4月7日上午,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主任办公会。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方旭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刘光通报了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一季度建设运行情况、2023年季度考核工作及2023年工作要点情况。省委编办副主任江鸿舒、合肥海关副关长谢国柱、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管委会主任赵明出席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方旭指出,要充分肯定成绩,在推进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上坚定信心决心。202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3个片区及13个联动创新区协同发力,比学赶超,合力推动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开放带动力持续提升。前2个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2倍,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合肥片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41.8%;全区出口增长14.7%,高于全省平均5.4个百分点,芜湖片区进出口大幅增长45.6%;全区新设立企业数800余家,蚌埠片区新设立企业数量同比增长97.2%。二是制度创新力持续巩固。科技领域制度创新有力有效,合肥片区构建全域场景应用创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经济运行亮点对外推介,蚌埠片区创新工业互联网建设模式获评2022年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金融领域制度创新有声有色,合肥片区创新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评价增信融资新模式,芜湖片区推出“全额风险代偿”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蚌埠片区实现新材料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可圈可点,合肥片区开展国产小客车注册登记自动化预查验;芜湖片区打造长江航运一站式服务新模式;蚌埠片区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图纸数字化。13个联动创新区基本完成复制推广序时进度,淮南、马鞍山、宣城、池州、黄山5个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率达100%。三是环境吸引力持续增强。服务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力,4个产业76项试点举措已落地实施44项。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成功争取允许中欧班列运输新能源汽车整车;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塔桥多式联运基地项目、德鑫科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地。省委编办印发安徽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260项,有助于进一步释放自贸试验区自主决策、制度创新、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活力。
方旭强调,要正视差距不足,在补齐自贸试验区薄弱短板上精准攻克攻坚。对照省委、省政府目标要求,对照沪苏浙等先发地区自贸试验区,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仍存在差距不足。重点指标一季度“开门红”压力较大,制度集成创新难度持续加大,联动创新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要精准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力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三周年试点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