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和静县首届“筝舞蓝天”风筝文化节在北山森林公园举行。□巴音达来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小宓从戈壁荒山到三季皆绿的森林公园,再到四季常青的“世外桃源”,和静县北山森林公园就如山脚入口处振翅欲飞的蝴蝶泉,走出10年蝶变之路。近年来,和静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本报乌鲁木齐4月2日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马帛宇从自治区畜牧兽医局获悉:由新疆农业大学与和田新牧源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研发的“一种风沙地苜蓿保苗节水的种植方法”(以下称“两灌一保沙地种草”技术)已在南疆地区沙漠边缘成功种出5000亩苜蓿,近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两灌一保沙地种草”技术可让苜蓿在南疆沙漠边缘茁壮成长,干草产量提高40%,节水25%以上,有望大大缓解南疆地区饲草料资源短缺现状。今年,该项技术将在南疆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自治区优质饲草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主任、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副教授张树振是该项技术主要研发人员,据他介绍,起初,草业科技团队将研发的地下滴灌(一灌)技术信心满满地推广到南疆地区,苜蓿却难以建植,屡遭失败。团队成员毫不气馁,针对南疆风沙地的环境特点,历时8年因地制宜研发出“两灌一保沙地种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