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公布工作进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召开。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向社会通报承诺践诺情况,并提请全社会广泛监督。
县司法局局长王志杰向社会通报承诺践诺情况,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为企业开展公益“法治体检”,切实提升民营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及企业职工、农民工依法维权能力;不断提高公证质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公证服务;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截至目前,共接待涉农法律咨询38人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截至目前,共开展“法律进企业”124次;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动态梳理各行政执法机构行业行政裁量权基准、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一个基准、三张清单”。共梳理出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1619项,不予处罚事项258项、从轻处罚事项108项、减轻处罚事项109项;全面推行“伴随式”执法。截至目前,全县各执法单位共开展“伴随式”执法26件;实施“康复式”回访服务。截至目前,对近期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案件回访11件,县司法局执法监督人员现场监督6件;全面梳理证明事项。共梳理出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137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49项,保留证明事项397项,取消证明事项31项;严格规范行政罚款行为。经汇总、梳理、审核,全县共梳理汇总3118项行政处罚事项,不存在违反法定权限设定、过罚不当等不合理罚款事项;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经交叉比对后形成涉及13个执法部门、涵盖14类企业的跨部门联合执法事项清单。
县公安局副局长苏国海向社会通报承诺践诺情况,构筑护企安全防线。建立“一企一警”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确定25名包联警官,主动对接辖区司法、综治等部门推动涉企纠纷化解,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建立“项目警官”工作机制。对全县52家工业项目和13家新能源企业进行结对包联,做到涉企事项“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加强对辖区企业周边的巡逻防控,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共检查重点行业场所2998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66处;保障企业合法利益。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严打涉企违法犯罪,保障企业和重点项目正常生产经营。今年以来,共破获涉企刑事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挽损5.9万元;优化涉企政务服务。增设“护企110”服务平台,运行“24小时警局”平台,精准把握企业的法律需求,打造法治化营商“软环境”;积极推广宣传“通辽公安微警务”,引导群众充分运用“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办”“掌上办”。年初以来,通过“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办理户政、交管等业务105件次,办结率100%,实现零超期;提供“专窗+特约”服务,让“企业等待”转变为“精准安排”。目前,通过绿色专窗为企业办理车驾管业务1160笔,开展入企上门服务,上门办理各类证件23件次;推进廉洁公安建设。加大涉企警务活动监督力度;加大窗口单位督导力度,持之以恒纠治窗口服务问题。截至目前,开展窗口单位现场督察30次,网上巡查42次,电话回访群众4人;建立警情回访督办机制,回访涉企警情11起,以警情数据保障警情处置的及时、规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