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姜爱军,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季培东一行现场调研了常州市新北区春江街道残疾人圆梦中心,对“辅助性就业”模式助力残疾人自食其力、“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康复”,予以充分肯定。近年来,新北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区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开辟残疾人就业新渠道,组织实施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既加强了基层治理,也帮助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重塑自信,融入社会,赢得尊严。
常州市新北区持证残疾人12004人。其中,城镇3828人、农村8176人,农村残疾人是城镇的2.13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5253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660人,已实现集中就业374人,按比例就业997人,自主创业180人,正规就业率为58.3%。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最有效的途径,残疾人就业通常以集中和按比例就业为主、自主创业为辅。从经营管理的效益和风险程度考虑,企业可以接受的残疾人主要为下肢轻度残疾和语言、听力残疾,而且要求就业年龄段年纪较轻的,而新北区肢体三、四级和听力言语残疾,年龄在16至45周岁的只有622人,特别是在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调整前,企业安置的意愿较低,这就给残疾人就业带来严峻挑战。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要求,仅依据残疾人救助政策标准,最高只能得到相当于低保的资金帮扶,而对于没有收入的残疾人来说,这点帮助只能实现低水平的温饱,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则是一种奢望。在这种形势下,新北区探索“辅助性就业”模式,打破企业就业的传统思维定式,帮助不能正规就业的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实行集团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方式,有效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有效增强了残疾人的社会参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取得社会效益、家庭经济“双提升”的社会效果。
一、党建引领,制度保障,助残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