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00多人的手帕厂,摇身一变成了创意园区,就业人数还上升到了2000多。这就是鑫灵创意园区的故事:调结构,不忘带就业。原手帕厂职工吴来根,现在园区做保洁工,他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几十年了,越干越有劲,收入也比以前多了。”
隶属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鑫灵创意园区,前身是上海东星手帕厂。随着商务成本逐步提高,有着16年历史的手帕厂,面临“梯度转移”的无奈。1997年,上海纺控忍
一个600多人的手帕厂,摇身一变成了创意园区,就业人数还上升到了2000多。这就是鑫灵创意园区的故事:调结构,不忘带就业。原手帕厂职工吴来根,现在园区做保洁工,他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几十年了,越干越有劲,收入也比以前多了。”
隶属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鑫灵创意园区,前身是上海东星手帕厂。随着商务成本逐步提高,有着16年历史的手帕厂,面临“梯度转移”的无奈。1997年,上海纺控忍痛关掉东星厂,并把老厂房出租。当时,入驻项目“拉到篮里就是菜”,老职工是养活了,可日子过得并不舒畅。
上海纺控意识到:即使是当“房东”,也要“调结构”———引进的企业必须和上海产业发展方向相匹配。引进业态重新梳理整合,手帕厂地块变身为“创业+创意”的鑫灵创意园区。多媒体制作、动漫动画、会务会展、婚庆服务、时尚设计……旺盛的人气,上下游的有效链接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目前,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园区,入驻客户达175家,创业者占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