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黄巧维)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云上的城市”,也就是支撑我们智慧生活的数字城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编制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城市建设控制性规划(试行)》(以下简称《控规》)于近日发布,为北京亦庄的智慧城市建设者们设置规则、划定“红线”,为亦城居民早日享受到更便利更智慧的数字生活再提速。
据了解,《控规》共计6章、58条内容,分为总则、数字基建、数字底座、数字应用、安全体系、建设实施等6大分项控制性规划要求。《控规》要求,北京亦庄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应按照“控基建、控底座、控数据、控入口、控安全、控流程”的思路,以“三基”(网络、云算、感知体系)、“两底”(区大数据平台、时空一张图两大底座)、“四链”(政务链、治理链、企业链和身份链)、“三京”(京通、京办、京智)为核心控制手段,进一步明确划定数字世界建设的“红线”。
“其实,建设数字城市跟建设真实城市是一样的,只有好的规划在前,才能确保城市的建设品质。”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人说,如果将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与现实城市建设进行映照,那么“三基”可以类比为现实世界中的道路网络、高速公路、桥梁、管道等,是城市运行的重要“动脉”;“两底”好比是城市建设中的供水、供电等能源机构,把数据像水电一样存储、分发,并在数字世界里有序地流通;“四链”则类似于通过划定城市不同功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里一些共性元素,方便建设者像搭积木一样高效合规地完成不同功能区内的“数字建筑”;“三京”则可以理解为通过对城市建设风格的统一规范,防止不同建设者设计成“大杂烩”,破坏城市形象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