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辑录】
2018年第4期《文艺研究》杂志刊发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黎杨全的论文《中国网络文学与游戏经验》。作者认为,目前来看,网络文学写作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样式,一是多媒体、超文本的实验性写作,二是类似中国网络文学的商业化的批量生产。对前者来说,不管是网络媒体技术的运用,还是虚拟生存意识的开拓,都带有网络社会的印痕。而对后者来说,这种虽原创于网络却带有强烈传统文学外观的作品,似乎与网络社会并无明显映射关系,但作为网络社会的存在物,中国网络文学仍然呈现出网络社会的文化特质与“情感结构”,只不过并非直接呈现,而是在两者之间,游戏成为重要的中介。
游戏与网络文学渊源颇深,两者在中国大陆兴起的时间大致相同,用户群基本重合,网络文学的产业化也促使其借鉴甚至模仿游戏经验。游戏由此成为网络文学与网络社会之间的中介。在此意义上,对网络文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重新加以审视。两者不能仅仅理解为工具意义上的借鉴,而应是本体意义上的植入,经由游戏中介,网络文学表现了网络社会重构的部分“新现实”,由此构成了它与传统文学的重要区别。网络文学对游戏经验既有明显的借鉴,也有无意识的化用,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不能只停留于表层,而应注意游戏经验的深层影响。不能只从消极的、负面的方面去理解游戏对网络文学的意义,需要注意它带给网络文学的新质。总括来看,游戏对中国网络文学的“世界”想象、主体认知及叙述方式这三大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