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证监会对相关投行下发罚单吸引市场眼球。如11月25日,证监会就发布了华金证券等相关人员的7张投行罚单。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11月27日,仅证监会(不含地方证监局)开出的投行罚单就达40张,其中11月份以来就有17张。个人以为,针对今年投行罚单满天飞的状况,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违规成本,为今后注册制全面铺开保驾护航。
从证监会开出罚单的原因看,内控不完善、质控不严、廉洁从业风控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是重点。以受理环节所发现的问题为例,有申请文件不齐全或内容缺失的,有签章不齐全的,有再融资项目最近一期审计基准日与申请文件中显示的审计基准日不一致的。像这样的问题,只要稍微用点心就可避免,但最终却成了“问题”,也将某些券商投行内控不完善、质控不严的问题曝光,受到处罚也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
此外,券商保荐项目上市当年业绩变脸,投行从业人员“擅自删减、修改已通过公司内核程序的申报文件内容”,薪酬机制存在问题,投行业务未严格落实回避要求等被处罚的亦大有人在。像新股业绩快速“变脸”现象,早已为市场所诟病,投行从业人员删减、修改相关申请文件,这样的问题也能够出现,被处罚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