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基层宫颈癌防治能力已进入了关键时期,推进‘宫颈癌筛查人+工智能(AI)’可最大程度上减轻病理医生的工作负担,避免阳性漏诊,为改变我国医疗病理资源分布不足和不均衡的状况做出贡献。”近日,在一场学术探讨会上,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江宇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不久前,主要临床试验单位协和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参与单位与安必平一起发起的宫颈液基细胞学图像辅助诊断软件临床试验正式启动,也是关于宫颈细胞学AI三类医疗器械注册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的项目总顾问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乔友林,细胞学仲裁专家为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细胞学室潘秦镜。
乔友林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宫颈液基细胞学辅助诊断系统可解决细胞学筛查的诸多弊端,AI加入创新模式可以使得宫颈癌筛查更加多元化,也为突破宫颈癌筛查的现实瓶颈提供可行性方案。未来,病理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应用,将在宫颈癌防治工作中得到体现,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提供新的机遇,助力实现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