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短视频平台上,跳出了越来越多的冷门知识科普视频,而它们的背后是一群95后、00后的年轻创作者。在这些年轻人看来,短视频上的碎片化内容也可以是一段完整而有意义的严肃科普。
短视频成为主流信息传播方式已有多年了。但长久以来,包括媒体评论者在内的不少人一直心存疑虑,甚至对此嗤之以鼻。有一种批评声音极具代表性,此种论调习惯于将短视频比拟为当代人的精神快餐,认为短视频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奶头乐”产品,代表着一种“娱乐至死”的流行文化。在他们看来,短视频所承载的碎片化内容,也常常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除了浪费时间、消磨意志外,别无他用。这里姑且不论短视频与书籍、报刊阅读等传统信息获取方式孰优孰劣,单从其字里行间来看,我们不难读出某种刻板印象:短视频讯息约等于低质量内容,常刷短视频必然导致庸俗浅薄。
比之短视频,文字所能承载的内容更为深邃、厚重,这一点无法否认。然而,通过短视频获取知识果真就天然与片面化、浅薄挂钩吗?我看未必。就拿科普类短视频来说,这类视频将艰涩难懂的科学知识拆解为几分钟的通俗视频故事,实际上突破了传统科学知识科普的枯燥感和严肃性,使得科学知识触达更多群体,有着多重社会意义。如此一来,冷门专业不再以“高冷”面目示人,而是以一个更加生动、直观的传播方式得以进入大众视野。此外,从某种程度来说,短视频也提供了一种知识学习的新场景。从科普短视频的碎片化信息出发,也能够按图索骥找到真正需要的深度信息,从而完成知识积累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深度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