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取得初步成效,社会共识进一步增强,重点任务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大改革部署对稳定发展预期、释放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循环畅通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息息相关,是解决当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同时也是统筹区域资源整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政策着力点,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激发创新动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产业链“卡脖子”的核心问题。一般而言,出口导向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生产低成本优势的技术成熟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一般不具有与其生产能力相匹配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结构,在终端市场上往往面临发达国家的巨量需求,最终被锁定在低附加值、高替代性的加工制造环节,也就是当前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而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好处在于:一个统一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能够充分整合我国超大规模人口优势,形成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强大的国内市场容量可打破国外巨量需求下的“微利化”生产链条,为本国经营主体营造长期稳定的发展预期,支撑本国企业的创新研发行为,形成自主创新的正向循环。此外,由于市场范围决定分工广度和深度,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既能通过推动产业分工的精细化发展,提高微观主体专业化生产水平,打造行业内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又能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高中国制造在品类、规模和成本上的优势,进一步降低创新成本,最终形成既弹性专精又兼具规模化生产的独有优势,夯实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还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各区域的资源配置,下好“全国一盘棋”。此举意在通过克服地方保护、打破区域割据、消除市场壁垒,提升经济发展效率,稳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可以通过商品和要素资源在国民经济循环的自由流转和进入退出,真实反映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地区间的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打破以往市场割据下地方投资的“潮涌”现象,杜绝财政浪费和无效投资,从“全国一盘棋”的视角下实现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各区域间的产业进入退出“壁垒”,通过企业的自由流动,带动区域间产业链条的重组,有效推动区域间产业的有序转移和承接,从局部的产业集群升级为更大区域内的产业链集群,最终通过产业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实现供需平衡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