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锂电池领域的创新技术产品,复合集流体在产业化落地方面迎来进展。
设备商、新型铜、铝箔厂和电池厂等正在加快在复合集流体领域的布局和应用。近日,安迈特新型高安全复合集流体产业化项目一期奠基,计划建设年产7亿平方米新型高安全复合集流体的产能,达产后可满足约70GWh动力、储能及3C锂离子电池产业需求。项目总体规划用地150亩,总投资3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8.5亿元,建设年产2亿平方米复合集流体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等。不久前,双星新材和万顺新材也宣布PET复合铜箔获得客户的首张产品订单,而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也已采用复合集流体技术。
与传统集流体采用较为纯粹的铝箔和铜箔不同,复合集流体是一种“三明治”结构的电池材料,外面两层由铜金属或铝金属构成,中间层是PET、PP或PI材质的基层薄膜。川财证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与传统集流体相比,复合集流体具有制造成本低、安全性高、兼容性强等优点,使用复合集流体的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目前,下游动力、储能和3C数码等电池厂商积极推进复合集流体产业化应用布局。从专利角度来看,2021~2022年为专利爆发期,电池、材料厂商全面布局。近几年也出现了一批新的参与者,下游电池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在其制备工艺、关键装备方面得到了较显著的突破。目前领跑的集流体企业已经可以实现初步量产,其良率、生产效率仍在优化,有望在2023年成为量产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