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绿氢制取技术成熟,以及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绿氢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制氢和燃料电池企业有望充分受益,建议关注:1)电解槽技术成熟,有望快速实现项目落地的公司,推荐标的:隆基绿能、阳光电源、明阳智能,受益标的:科威尔;2)拥有成熟燃料电池产品的公司,受益标的:亿华通等。
“灰氢”是目前最主要的氢气来源。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氢气的产量达到4004万吨,煤制氢是最主要的制氢途径,2021年煤制氢占比62%。全球来看,根据IEA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氢气总产量为9400万吨,其中,天然气制氢占比55%,煤制氢占比17%,工业副产氢占比16%。
工业副产氢产地覆盖范围广,资源负荷中心都具备一定产能,潜在产能超1000万吨。与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北地区相比,工业副产氢可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广东地区,与氢能应用先发地区相匹配。目前我国的焦炉煤气、氯碱化工、合成氨及合成甲醇、丙烷脱氢等工业每年能够提供百万吨级的副产氢气供应,工业副产氢可在氢能产业发展初期提供低成本、分布式氢源,有利于氢能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