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的当下,“银发经济”处在崛起的前夕,也催生出了更多细分赛道。作为老龄群体刚需的助听器行业,迎来了小小的爆发,已经低调地发生了多笔重要融资,新玩家陆陆续续入场。
这个刚需市场也一直被资本关注,《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1.2亿老人正逐渐失去听力,65岁以上老人是听力障碍的主要群体。然而一直以来,以助听器为代表的听力辅助设备市场由国际巨头主导,国内助听器渗透率不足10%。随着AI大数据、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市场应用,国产的助听器品牌发展速度加快,开始与进口品牌抗衡,行业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助听器是听障人士补偿听力损失的有效工具,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听力障碍治疗手段。但过去助听器动辄上万的价格却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劝退了大部分患者。全球助听器的平均佩戴率约为17%,而中国仅有5%的听损人士佩戴助听器。虽然都叫助听器,在从业者眼中却是完全不同的产品。百元级的助听器,基本只能是模拟机,相当于一个扩音器,对声音进行简单、线性的放大,隐患是听损的进一步加剧;相比之下,数字机能够根据听力情况调整放大功效,价格也相应更高。分析人士称,正是在数字助听器上,无论是国产老牌厂商或新晋品牌,都爱用改变国际五大听力巨头的垄断格局作为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