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大楼不再是靠人工“搬砖头、轧钢筋、浇水泥”,而是技术人员按按键盘,“智慧大脑”数字化调配,各种机器人精准化施工。这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描绘,而是我们建筑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一向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技术水平偏低的建筑业,正在告别传统的工作方式,“中国建造”开始加速“智慧升级”。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成都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位于天府新区的成都科创生态岛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当中。从高空俯瞰全岛,数个高低不一、大小不同的圆弧形建筑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成都梓州大道两侧,鹿溪河、兴隆湖环抱四周。走进项目指挥中心,数字沙盘、多个监测大屏、BIM(建筑信息模型)体验、VR防火体验等数字化应用成果让人目不暇接。
“智慧大脑”让设计蓝图变为现实。据成都科创生态岛六批次项目负责人崔刚介绍,根据企业数字化大脑建设要求,项目以成都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为契机,从BIM深度应用、智能建造、智慧工地平台建设三个维度实施项目数字化建设。智慧指挥中心主要集成了数字沙盘、智慧监管、数字化应用等28个模块,建立了项目管理数字化“智慧大脑”,能高效地指导项目全过程履约管理。例如,超高层建筑中较为危险的塔机作业,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塔机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塔机的运行状态,包括吊重、高度、角度、风速等参数,实现多机防碰撞预警,以确保塔机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