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箱叠堆、桥吊林立、卡车穿梭……站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二号、三号集装箱码头办公楼顶层的观景平台,码头的繁忙日常在眼前铺开。很难想象,十多年前,这里曾经一片萧条。
自2008年中企获得两个集装箱码头的特许经营权以来,比港逐渐走出风雨飘摇。2016年,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企再接再厉,收购比港港务局67%股权并接手港务局经营,业务范围从集装箱码头拓展到整个港口。
如今,在中方和希腊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比港已从一座支线小港跃升为地中海东部第一、欧洲第四大港,也成为连接中东欧腹地的交通枢纽,营收和利润有望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这场“逆袭”是怎样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