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福建省消委会”)联合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福州市消委会”)近日发布《2023年现制现售咖啡比较试验结果报告》,其中称59款咖啡均检出微小剂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
该话题随即登上热搜,许多消费者关注丙烯酰胺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咖啡中会检出丙烯酰胺?国内外是否有相关标准?这样的咖啡人们还能喝得放心吗?
事实上,丙烯酰胺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产物,十分常见。12月8日,福州市消委会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解读咖啡中的“丙烯酰胺”》进行澄清,表示国家对食品中的丙烯酰胺限量并没有明确规定和标准,但丙烯酰胺被断章取义地片面宣传,容易误导消费者。食品专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丙烯酰胺是2A类致癌物,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而且比较实验中咖啡中检出的丙烯酰胺含量很低,每人每天喝12千克黑咖啡才会超过丙烯酰胺的耐受量。因此日常适量喝咖啡,对人体并无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