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长年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研究员。不知不觉中,2023年已成为过去时。过去一年里,我们组织开展了月亮山科考、雷公山科考、正安桴焉科考、宽阔水保护区科考、茂兰保护区科考等科考活动,走进贵州的深山中探索,力求准确把握当地的生态环境,寻找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路径。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喀斯特高原天然湿地。除了当地突发的水体浑浊和沉水植被锐减等问题外,我还发现周边存在外来入侵物种泛滥、水鸟群落组成改变、水生植被群落改变等问题。看着草海滨岸带芦苇疯长、黑颈鹤等越冬水鸟归来时到处寻找栖息地,心中不免着急。作为科研工作者,我针对芦苇的发生和控制手段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合理的人工种植活动和适度的放牧活动是控制芦苇疯长的有效方法。如今,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应用,虽然刚刚开始,但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梳理过去的点点滴滴,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必须系统地开展工作。如果脱离对当地社区人群的关注,想要搞好区域性的生态保护是不可能的。必须结合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紧扣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