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气味通讯领域很关注,一直在研究雌雄大熊猫之间如何‘通电话’,我们发现大熊猫尿液和它做标记的东西包含很重要的信息,就像我们人的身份证。我们到了陕西秦岭和四川做研究,两地大熊猫同样都是在做标记,但四川的熊猫和秦岭的熊猫‘打电话’说话方式不一样,如果我们不做圈养的工作,就无法知道野外的情况。”6月2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的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向与会记者讲解人工圈养大熊猫对科研研究的意义。
谈及如何避免大熊猫近亲繁殖,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在制定优化繁育配对方案时,通过计算亲缘系数,排除掉3代以内有直系或旁系血缘关系的个体配对。“对大熊猫的配对,比我们人的结婚审查还要严格。”刘定震表示。
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斯萍等嘉宾就多个热点话题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