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于传统煤炭、矿石装卸码头,全自动化的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是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8月7日上午9点20分左右,随着第一箱集装箱起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正式开港。
罗泾港区码头曾是上海港煤炭和矿石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由于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煤炭码头、矿石码头于2017年和2019年先后停产。2022年9月,上海港罗泾港区规划修订方案获批,将百联油码头与现有煤炭码头一并调整为集装箱码头,开始了自身的“改头换面”之旅。项目于2022年12月底开工建设,2023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建成交付后,码头开展调试运行,生产环节昼夜最高调试生产量超过4000标准箱。本次正式开港的一期工程建成1个10万吨级泊位和4个1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260万TEU(标准箱)。
值得关注的是,罗泾改造项目将“绿色”始终贯穿施工和运营。项目巧妙地利用废旧材料建造崭新码头,在施工过程中旧结构资源利用率达到70%,而被拆除的30%建筑材料均被再次利用,将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此外,一期工程平面呈反“F”形深入长江,分前、后、内三档布置:前档设1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后、内档分别设2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把码头岸线资源运用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