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网讯,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延续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新增装机容量创下历史新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应用日益广泛。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光伏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2024年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并对202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光伏发电资源与政策环境
《2022-2027年全球及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全国太阳能资源总体处于正常略偏小的年景,全国平均年水平面总辐照量为1 511.8 kW·h/m²,较近10年平均值偏小4.9 kW·h/m²。尽管资源情况略有不足,但政策层面为光伏发电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支持可再生能源优先开发利用的法律基础,为光伏发电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此外,相关部门还印发了多项通知和指南,推动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设备更新、多元应用和标准建设等工作,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78亿kW,同比增长28.5%,占全国新增装机的约64%。截至2024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8.86亿kW,同比增长45.5%,光伏发电占全国电源总装机的26.4%。从装机结构来看,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反超分布式光伏,达到57.4%。区域分布上,新疆、内蒙、云南、河北、青海等省(自治区)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均超千万kW,而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和南部负荷地区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表现突出。各省(市、自治区)光伏新增装机差异较大,内蒙古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近3倍,成为增长亮点。
三、光伏发电运行效率与市场表现
尽管太阳能资源总体偏小,但得益于全国装机快速增长和电站运维水平提升,2024年全国光伏发电量达到8 341亿kW·h,同比增长43.7%,占全部电源总发电量的8.4%。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约为96.8%,虽然同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地区来看,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光伏发电利用率偏低,低于95%。这主要是由于新增装机较大、本地消纳有限、送出通道不足等因素导致的。
四、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24年,光伏产业实现了产量与技术的双轮驱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各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10%,价格普遍下降,降幅在30%~50%不等。电池转换效率稳步提升,n型TOPCon、HJT、XBC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5.4%、25.6%、26.0%。先进电池技术产业化成果显著,LIF技术实现对LSE的替代,银包铜电极成为HJT电池金属电极制备的主流技术。海外市场方面,光伏产品出口量各环节增减不一,市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亚洲市场尤其是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增长较快。
五、光伏发电绿证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2024年,全国光伏绿证核发约8.27亿个,同比增长超10倍。对已建档立卡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基本完成自2022年6月以来历史电量的绿证核发。光伏绿证交易约2.02亿个,同比增长超4倍,约占全国绿证总交易量的45.3%。绿证市场的活跃为光伏发电项目的环境权益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保障,也为光伏项目的市场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六、2025年光伏发电行业展望
展望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将实现从政策驱动向市场主导的历史性转变。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新能源全面入市政策将推动价格信号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指挥棒”,差价结算将重塑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绿证市场则为光伏项目入市提供重要场外保障,形成“电力市场+绿证市场”的双轮驱动模式。在装机布局方面,消纳能力强、电价水平较高的中东南部地区将成为新增装机的重要区域,集中式光伏受大基地建设周期、区域消纳能力等影响或呈现波动性特征。环境权益市场方面,随着代理商逐步入市,核发交易效率将大幅提升,分布式光伏绿证供给量将显著增加,成为新的交易增长点。此外,光伏项目配储模式将从强制配储转向市场化驱动的“按需配置”,尤其在西北等消纳受限地区,配储将成为提升电力交易价格的重要工具。
总结
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在资源、政策、装机规模、运行效率、产业发展和绿证市场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新增装机容量创下历史新高,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应用日益广泛。展望2025年,光伏发电行业将面临从政策驱动向市场主导的历史性转变,市场化转型与结构性优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随着价格机制的完善、装机布局的优化、环境权益市场的活跃以及配储模式的转变,光伏发电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