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网讯,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光伏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5年,光伏行业预计将实现显著的装机增长,并在用钢需求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入,分析探讨光伏支架及其他配套设施的用钢现状与未来需求,同时结合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景,为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光伏支架用钢现状与需求分析
《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光伏发电设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用于摆放、安装和固定太阳能面板。根据支架主要受力杆件所采用的材料不同,光伏支架可分为铝合金支架、钢支架及非金属支架其中。,钢支架因其成本低、强度高的优势,成为光伏支架的主要材料,占比超过90%。在陆地光伏项目中,地面集中式光伏支架由立柱、檩条、斜撑、斜梁等构成,主要采用镀锌板、锌铝镁板等材料,桩立柱基础则多采用镀锌螺旋地桩或钢筋混凝土墩。平面屋顶光伏项目中,支架材料主要为镀锌板和锌铝镁板。斜面屋顶支架则多采用铝合金、不锈钢和锌铝镁板等材料。在水面光伏项目中,立柱式光伏支架的构件与地面集中式光伏基本相同,但桩基础主要为水泥管桩;漂浮式光伏支架的构件则主要采用不锈钢、铝型材和锌铝镁板等材质,浮筒多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
二、光伏电站配套设施用钢分析
除了光伏支架,光伏电站的配套设施如逆变器、储能柜、变压器及光伏变电站等,在建设材料上也使用广泛钢材。逆变器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其外壳主要采用镀锌板、锌铝镁板和彩涂板等材料。储能柜的外壳则主要采用镀锌板材料,其在光伏电站系统中起到能量存储和缓冲的作用,能够有效应对光伏输出功率与负荷曲线的波动,保障电力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变压器是光伏电站中用于调整电压的关键设备,其核心材料为硅钢,外壳则多采用镀锌板。光伏变电站则主要采用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用于固化地面,确保电站的稳定运行。
三、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2004年以前,我国光伏产业处于萌芽期,主要依靠引进海外光伏发电技术,开展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2004年至2008年,国外光伏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了我国光伏设备生产制造的快速发展。2008年至201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外需受挫,但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加大了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力度,光伏产业结构逐渐由高度依赖出口转向出口与内销并行的格局。2018年后,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快速增长。2023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5太瓦,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09吉瓦,太阳能发电量达到2940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3%。预计到2025年,我国光伏年度装机容量将达到275吉瓦,其中集中式与分布式各占50%,总用钢量预计达到766万吨。考虑到其他配套设施用钢占光伏支架用钢量的比重为15.5%,约119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光伏行业钢铁消费总量约为885万吨。到2030年,我国光伏年度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25吉瓦,其中集中式与分布式占比分别为30%和70%,总用钢量预计达到776万吨。
四、光伏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用钢需求展望
光伏行业趋势分析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降低,光伏行业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光伏年度装机容量将达到275吉瓦,其中集中式与分布式各占50%,总用钢量预计达到766万吨。其他配套设施用钢量占光伏支架用钢量的比重为15.5%,约119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光伏行业钢铁消费总量约为885万吨。到2030年,我国光伏年度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25吉瓦,其中集中式与分布式占比分别为30%和70%,总用钢量预计达到776万吨。这一趋势表明,光伏行业对钢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光伏支架和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中,钢材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光伏行业对钢材的性能和质量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光伏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光伏支架及其他配套设施的用钢需求在光伏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用钢量也将持续增长。未来,光伏行业将继续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将对钢材的性能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