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我国氟化工产业发展进入朝阳期

    丰富的萤石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正在吸引着国际氟化工企业进入我国。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原先高成本的氟产品开始显现出较好的性价比,市场对氟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加之清洁发展机制(CDM)减排交易将给氟生产企业带来巨大收益,我国氟化工产业正在进入朝阳期,市场空间日益扩大。

  ● 我国氟化工产业现状
  氟化工产品以其耐化学品、耐高低温、耐老化、低摩擦、绝缘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机械等领域,已成为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最具高新技术和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数十年来,全球氟化工产业稳步发展,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长期以来,全球含氟高分子材料的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快速同步增长,其中亚洲地区尤其是我国的发展迅速,近几年全球消费增长率在4%左右,而我国的年增长率超过15%。我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形成了世界四大氟产品生产和消费区。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氟化工产业的生产技术日臻成熟,装置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级逐步增多,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部分产品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目前,HF、AlF3、F22、TFE单体等基础原料已形成规模,全氯氟代烷(CFC)淘汰行动比原计划提前实施,ODS替代品的开发已形成系列,以芳香族氟化物为主体的含氟中间体有了很大的发展,三废治理技术有了较大进步,某些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十年来,我国形成了浙江巨化股份、上海三爱富等一批氟材料生产骨干企业以及上千家中小型企业,氟产品年销售额约155亿元。目前我国已具备的生产能力包括:无水氟化氢80万吨/年,TFE7.4万吨/年,PTFE3.3万吨/年,可熔性氟树脂2900吨/年,氟橡胶3000吨/年。据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杨晓勇介绍,我国已将氟化学工业作为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战略性行业,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范围。

  ● 能源危机和石油价格上涨为氟化工产业提供发展机遇
  氟化工产业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与石油价格的关联度不大,但分析人士认为,全球能源的日益紧张,却为氟硅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氟产品是高性能化工新材料,生产技术复杂,整体价格较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材料高。随着石油产品价格上涨,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为氟材料拓展应用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全球含氟聚合物总产能约22万吨/年,我国产能约为4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18%,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氟聚合物生产国。浙江巨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叶志翔认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氟产品的需求增长率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今后10年,全球对氟聚合物的需求仍将保持相同的增长幅度,氟产品的全球平均需求增长率将在3%以上。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氟聚合物产能可保持15%的年增速,2010年产能将达到7万吨/年,总产量接近5万吨/年。

  从各类氟产品的前景来看,氟氯烷进入衰退期,其替代品将因此而出现广阔的市场;氟树脂进入成熟期,主要产品聚四氟乙烯竞争加剧;氟橡胶进入增长期,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氟橡胶将出现明显的增长;氟涂料则将随着建筑、化工产业的增长而增长;而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发展空间最为广阔。目前,国内CFC替代品及CFC产品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20%以上的水平,而对于氟橡胶、聚全氟乙丙烯乃至氟精细化学品而言,由于市场需求较强,竞争较弱,仍将在未来3年内维持30%以上的较高毛利水平。

  ● 氟化工产业发展面临四大问题
  近期在海南召开的'2007博鳌·国际化工新材料论坛'上,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全球氟化工产业正在向萤石资源集中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市场潜力大的地域转移。我国丰富的萤石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使得国际氟化工企业及加工型企业纷纷进入投资。

  来自专家的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氟化工发展面临着四大主要问题:
  一是萤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被无序开采和浪费。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家重视,国家从1999年开始,对萤石资源做为战略资源进行保护,开始对萤石的出口实行许可证制度,并对新发现的一些大型、特大型矿山进行封存,同时对矿山的开采经营权采取公开竞拍卖的形式。目前华东地区的资源已逐步开采完毕,开采重心逐渐向华中和西北腹地转移。

  二是氟化工生产因具有介质高腐蚀、废水难生化、单体易爆性等特征,面临着环境保护与安全运行的压力。氟化工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突出,部分企业污染严重。'恐氟症'以及对'无氟'概念的渲染,使得人们对氟材料认识上存在误区。

  三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薄弱,制约了氟化工的后续发展。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国内企业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但在附加值高、加工深度以及技术要求高的产品领域中,基本上被国外企业占据。很多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仅为销售收入的1%~2%。技术开发人员往往只有生产及管理人员数量的1/10,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开发人员,只是临时请一些专家来现场指导。因此在高端产品方面,国内的企业只在少数产品上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四是跨行业的上下游联系不够紧密。许多企业主要生产传统的大众化的含氟中间体,新型含杂环等结构复杂的含氟中间体研究开发缓慢,生产较少。目前的产业竞争局面是上游国内企业众多,竞争日益激烈,下游高附加值的产品则由国外企业占据。

  为此,专家建议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功能,加大萤石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的力度,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开展新材料推广和导向,引领消费。企业之间要加强分工协作,细分市场,建立竞合关系,营造合理有序、共存共荣的发展环境。

  ● CDM减排交易将给氟生产企业带来巨大收益
  为减少发达国家达到减排目标而付出的代价,《京都议定书》引入了三种灵活的减排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JI)、排放贸易(ET)。其中CDM是惟一与发展中国家直接相关的减排机制。氟化工目前是CDM项目最大的受益者,我国氟生产企业参与CDM减排交易可以获得巨大收益。

  以巨化股份为例,作为我国首家实施CDM项目的氟化工企业,该公司于2005年8月与日本JMD株式会社签订协议,把年产500吨HFC-23分解项目所产生的总量不超过4000万吨温室气体减排量,以每吨不低于6.5美元的价格向日方转让,这将使巨化股份自2007年起的7年内年净利润增加4866.7万元。2006年9月,巨化股份又向英国气候变化资本有限公司转让该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总量不超过3500万吨,转让价格不低于每吨9欧元。这个CDM项目如能成功实施,将使巨化股份自实施后的7年内每年净利润增加1亿元。

  目前,国内氟化工企业参与CDM项目数量正在增加。山东东岳、江苏梅兰、浙江东阳化工有限公司和临海利民化工有限公司的HFC23分解项目相继在联合国注册成功,浙江巨化二期、中昊晨光研究院已经进入联合国注册程序;山东中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和鹰鹏化工有限公司的HFC23分解项目已经获得发展改革委的批准。

  目前世界上有约30个HCFC生产基地,其中超过20个在中国,国内较大规模的F22生产企业基本上已实施或正在实施CDM项目。2005年我国F22的产能已达到30万吨,2007年将达到37万吨。以2005年的产量26万吨计,以平均9美元/吨CO2e计,实施CDM项目每年可为我国氟化工产业带来2.5亿美元左右的净收入(扣除国家收取的65%)。

  CDM减排交易将成为长期有效的机制。今年3月13日,英国政府公布一项气候变化法案草案,确定到2020年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6%~32%,到2050年减少60%。而在此前的3月8日,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已在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并呼吁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大国采纳新减排目标,力求在《京都议定书》2012年到期后,达成新的国际协议。这意味着2012年以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主要提供者,还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京都议定书》的精神在2012年以后仍会继续延续。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气候交易所的成立,也说明CDM减排交易将成为长期有效的机制。

  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甲烷、氧化亚氮等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潜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在联合国注册成功的减排量已经达到4650万吨CO2e,超过总注册成功减排量的40%,注册成功减排量居世界第一。但我国注册成功的项目数仅39家,远远低于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由此看来,我国氟生产企业开展CDM减排贸易仍有很大潜力。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氟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