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云南奶业发展优势解析

  目前,云南牛奶产业正呈现高速发展之势,2003年云南省奶牛存栏突破13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占61%,使云南省牛奶产量突破20万吨,达21.75万吨,牛奶生产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云南省畜牧业生产的一大亮点。云南奶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从奶卡时代到零售时代的不断发展,云南奶业还要继续长大,还要面对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奶卡时代VS零售时代
  
  在城市的记忆中,奶卡曾经是时代生活的一个重要证据,也是一个产业在起步前的形态标签。一个完全处于资源稀缺、市场垄断的行业将一张小纸片推高到了特权的层面。所以当奶卡从那个时代的底片中慢慢淡去,表明了一种限时限量的供应方式不复存在,奶业步入了全面放开的零售时代。时代变迁,将该省奶业发展推上了快车道。

  零售时代意味着在城市的任何一条街你都可以找到至少3个以上售奶点,超市冷柜中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奶品更是让你眼花缭乱。因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因为消费诉求的多元变化,云南奶业在这样的节奏中与时俱进大踏步前行。现在,全省有乳品加工企业30多家,日处理鲜奶能力超过1000吨。同时良种奶牛存栏数不断的增加,再者主要产区从过去的昆明、大理扩张到红河、德宏、保山等地,生产方式从分散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化程度更高的奶牛厂、奶牛养殖小区转变,机械化挤奶在业内快速普及,水牛奶、山羊奶等特色奶业也正在成为云南奶业的新亮点。这一切都真切的说明在红土高原这片沃土上,云南奶业正以茁壮的姿态成长。

  零售时代是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时代,云南奶业由此获得了巨大的机遇空间。数字显示,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分别为24.8千克和2千克,云南仅分别为13.9千克和0.2千克,与全世界人均105千克,发展中国家人均60千克的水平相差甚远。还有这么多人没有喝够奶,巨大的缺口,让云南奶业笑了。

  规模扩张VS奶源之争

  于是规模扩张提到了日程上,而奶源建设则成为了规模扩张的必争之地。“谁拥有好的奶源,谁就拥有市场”,这是一句业内名言,它表明了云南省奶业在奶源之争上的决心和规模扩张的方向。

  首先要看到,政府在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规模扩张方面是积极作为的。

  以奶业为传统优势产业的洱源县在提出要建成我国西南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后,加大对龙头企业新希望云南邓川蝶泉乳业的扶持,同时还制定各种有利政策。

  而随着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等8部委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和大理东亚乳业的发展壮大,奶业的规模扩张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大理州奶牛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牛奶总产量从2001年的6.26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21.76万吨,增长2.48倍,奶牛存栏数从2001年的5.1万头上升到2006年的10.18万头,比2001年增长近一倍。全州奶牛饲养户已达4.8万户,奶农交奶收入1.2亿元,整个奶牛养殖业产值已达3.7亿元。

  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遗余力。雪兰乳业用10年时间进行奶源基地的建设,通过奶源细分管理,对奶质进行长期监测,将自有农场的奶源细菌总量控制在了3万/100毫升,而国家对学生奶奶源的细菌总量标准是不超过50万/100毫升。

  当然,在奶源建设上云南奶业还有很多事要做。按云南省奶业协会会长毛华明博士的观点,如果要着力提高该省奶畜良种化水平和加大扶持优质奶源地建设,如在大理建立存栏数100头的奶水牛原种场,每年在奶源生产区推广种植15万亩苜蓿等优质饲草,在主要奶源生产县建立达到农业良好规范(GAP)的奶牛养殖示范场和小区以及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等等工作,所需资金大概的预算在1000万元。这个数目对政府投入和企业实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源优势VS技术优势

  到目前为止,云南奶业仍然是一个依托资源优势成长的产业。但这样田园牧歌式的增长方式并不能与企业的发展蓝图相匹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努力地找寻新的增长点,以逐渐实现从资源型企业向技术型企业的转身,毕竟,掌握技术比只有资源在竞争中更有安全感。

  大理来思尔乳业是技术创新的先锋派。今年开春,一条年产300吨的水牛奶干酪生产线在来思尔安装调试成功并投入了生产。据了解这是国内首创的生产线,产出的干酪口感鲜浓,可以和国外产品媲美。来思尔采取的是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方式,创新技术的加入,使之在产品细分上更加全面。

  雪兰乳业也于近期推出了高端产品“澳特兰”。其中的蛋白质含量每百毫升超过了3.5克,营养价值高。与蒙牛的“特仑苏”和伊利的“金典”相比,同样是高端产品,后两者是超高温灭菌的常温奶,在高温情况下,牛奶的营养成分丢失大,而雪兰作为奶源地企业,采用的是保鲜奶的杀菌方法,温度不超过90度,较好地保存了牛奶当中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这也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杀菌方法。

  昆明石林矿泉水饮料有限公司乳品分厂创新制造的山羊奶罐装饮料以及可以长期保存的乳饼同样以技术含量作为市场卖点,受到好评。

  一种百分百讲究新鲜度的产品,人们会选择经过长途运输,保质期长达几十天的“干货”,还是就在眼面前生产,保质期在7天以内的“鲜货”,很明显,地缘优势在这道选择题中起了关键作用。随着本土品牌在产品开发上的不断创新,目前,雪兰乳业在昆明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其它的市场蛋糕则主要由欧亚、前进等其它本土品牌分享。

  面对这样的市场格局,竞争必然在本土品牌之间展开。正如该省营销策划人张晓岚所说,仅从营销而言,本土品牌本土特性浓厚,管理和营销人才熟悉本土文化,熟悉市场兴奋点,往往在营销中执行有效,超过外来企业。

  各个品牌火热推开的形象宣传确实上演了一幕幕本土好戏。去年,雪兰乳业举办了市民挤牛奶大赛,借助体验式的活动,传达雪兰健康、快乐,以家庭为主要对象的品牌内涵。记者得知,因为奶牛们平日都生活在安静悠闲的环境里,为了让用于比赛的几头奶牛能够适应激烈、喧闹的比赛现场,雪兰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每天牵着它们到附近的菜场散步,还一度引得菜场的人们围观。雪兰还有每周对消费者开放日,通过将生产信息公开的方式,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产业亮点VS走出去战略

  毛华明在他的一份《关于加快云南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虽然云南省奶业已今非昔比,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良种奶牛数量少;奶牛年平均产量只有3吨,而世界先进水平达8吨左右,上海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优质饲草供给严重不足,精料补充普及率低,规范化养殖技术推广不到位等。

  在云南省畜牧局王处长的办公室,我们听到的关于云南奶业的总体评价是这样的:高速发展,质量提高,亮点突出。水牛奶、山羊奶的开发便是云南奶业的一大亮点。水牛存栏数位居全国第二,水牛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属高端产品,开发的价值和前景广阔。目前该省德宏、大理等州市已迈出了产业开发的步伐;石林县等山羊奶开发也很有些名堂,可以说发展特色乳业,应该成为该省乳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一支奇兵。

  关于云南奶业走出去的命题,王处长认为,毕竟云南奶业在规模、产值、产能上与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无法抗衡,企业拉动力太弱,销售市场主要局限在省内,与奶农的合作关系松散,产业链不成熟。而由于业内缺乏具有号召力的龙头企业,在短期内采取重组等方式来组建大集团的可能性也不大。

  新希望入主蝶泉所创造的佳绩,更肯定了他的想法。多年来,蝶泉一直是国内奶粉出口最多的企业之一,随着新希望入主,蝶泉的出口量增长迅猛。2005年,蝶泉奶粉出口达4400多吨,出口额达到850万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奶业出口企业。

  云南奶业无疑是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使它在短时期内得到不断的发展,“走出去”与“引近来”的发展战略使云南奶业如虎填翼,相信云南奶业明天更加辉煌。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云南奶业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云南奶业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