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我国腈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腈纶行业的现状
  世界腈纶的产量继续缓慢增长,在合纤中的比例逐渐缩减。

  1998年我国腈纶总产量为38.9万吨,进口腈纶纤维总量为38万吨。尽管腈纶在整个合纤中的比重在缩减,但某些腈纶产品的特性,是其它合纤产品无法替代的。如:腈纶的染色性、回弹性、对气侯的适应性等,正因如此,腈纶产品仍有其市场的竞争力。

  腈纶市场的供需情况

  我国每年腈纶纤维使用量约为65万吨左右,而我国每年的生产总量仅为40万吨左右。从表面看供不应求,腈纶的销售形势应该很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国产腈纶市场相当疲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我国每年的腈纶进口量过大。近几年的进口量平均为40万吨/年。生产量加上进口量约为80万吨。即便市场达到最大的消耗量,每年也有近15万吨的产品造成积压。

  目前国内现有腈纶生产企业十三家,总设计生产能力为48.7万吨。98年实际生产腈纶为38.9万吨。产量与产能的差距较大,主要是由于进口产品的冲击过大,使得国内一些企业开工率不足所致。在“九五”期间国内有包括大庆、安庆、抚顺等多家腈纶企业在搞增容改造,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将会有所提高,预计到2000年我国腈纶的生产能力可达55万吨,产量可达45万吨。

  尽管如此,国内的腈纶产量仍不能满足后加工工业的需求。近几年国内的腈纶用量仍有20万吨左右的缺口。在短期内仍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后加工企业的需要。

  腈纶进口情况分析

  按照统计结果分析,在1998年全部38万吨的进口腈纶中,仅有6.19万吨是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占总进口量的16.3%。而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其它贸易方式进口的。

  另外,从进口的品种来分析,占总进口量的10%左右的品种(约4万吨)国内确实生产不了,必须要进口。另外,在产品质量上,国产腈纶与进口腈纶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产腈纶不能满足后加工出口产品的需要。初步分析,国内实际缺口约为25万吨,但98年进口已达38万吨,进口量过大。造成腈纶产品大量国外进口的原因,不排除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但是根本原因还是与我国的腈纶产品质量和品种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我国腈纶产品大多数为常规品种,差别化纤维率仅占8%左右,再加上我国产品的质量档次不高,品种单一,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因此导致了下游企业的大量进口,使我国腈纶产品的总量大大高于需求,市场竞争呈无序状态。

  工艺路线和生产能力的分析

  目前国外有多种腈纶生产工艺路线,按溶剂来分,主要有硫氰酸钠(NaSC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亚砜(DMSO)、丙酮、碳酸乙烯酯(EC)、硝酸(HNO3)和氯化锌(ZnCl2)等。但最多是采用前三种,即以硫氰酸钠(NaSCN)为溶剂的一步法、二步法、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的有机湿法和干法路线。

  目前我国腈纶厂有四种生产工艺路线,具体情况如下:

  硫氰酸钠一步法

  采用硫氰酸钠一步法工艺的企业主要有:兰州化学纤维厂、上海金山石化腈纶厂等。

  硫氰酸钠二步法

  采用硫氰酸钠二步法工艺的企业主要有:大庆石化腈纶厂、安庆石化腈纶厂等。

  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的技术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的有机干法工艺路线

  采用DMF干法工艺路线的企业为:抚顺、淄博、秦皇岛、宁波和茂名腈纶厂。

  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的有机湿法工艺路线

  采用DMAC为溶剂的企业主要有:吉林奇峰化纤集团

  从工艺特点、设备特点、物质消耗、环境影响、产品质量、后加工性能、国产化率等方面对四种工艺路线作综合对比,硫氰酸钠二步法连续溶解工艺为最优;DMF(二甲基甲酰胺)一步法(SNIA技术)次之;另外DMAC(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的有机湿法工艺,硫氰酸钠一步法也可采用。只有DMF(二甲基甲酰胺)的干法路线,不宜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此种工艺路线管理要求严,生产成本高,成品中残留溶剂不易除尽,对后序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DMF的致癌性等问题。Du Pont公司已不再使用此路线。

  另外从目前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以美国、日本为首的腈纶工业发达国家,多数企业采用硫氰酸钠为溶剂的工艺路线,逐步减少DMF(二甲基甲酰胺)的干法路线,并积极地开发和研制特种腈纶纤维。目前它们开发和生产的特种腈纶纤维品种主要有:阻燃、酸性染料可染、抗起球、除味、抗菌、高吸湿、起细、远红外保温、高收缩、高白度、高回弹性以及异形纤维等。此外它们在科研和产品开发、科研人员的业务学习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腈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以上海石化腈纶厂、兰州化纤厂为代表的腈纶企业,它们的生产设备都是在八十年代以前引进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档次不够。难以满足后加工企业的需求。

  (2)投资大、资产负债率高

  九十年代引进的设备主要是五套干法腈纶生产线,从工艺路线和技术的角度分析,由于在消化吸收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又是采用全额贷款建设,且投资巨大,企业负担过重,难以为继。

  (3)新产品开发和研制的能力较弱,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不够

  目前采用的DMAC、硫氰酸钠二步法等工艺路线,在产品开发上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产品缺乏竞争力。

  几点建议

  1、希望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打击走私的力度。加强对来、进料加工的规范管理和海关监管,杜绝变相走私。

  2、我国腈纶纤维目前仍存在着较大缺口,按国内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既使开足,也不可能满足后加工企业的用量。一方面将会给我国的腈纶企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大力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企业一个接受挑战的机会。由于产量不足以满足后加工企业的需求,进口腈纶就乘虚而入。

  3、建议腈纶企业有规划地扩大产能、产量,提高现有装置的规模,合理地选择腈纶生产工艺路线。

  目前世界腈纶工业增长率为1.7%~1.8%,与世界人口同步增长。到2000年将达到280万吨,人均分得量为0.438kg/人,2010年预计可达328.4万吨,人均分得量为0.435kg/人。我国的腈纶产能、产量要与世界的增长率同步,人均分得量也要与世界人均分得量相当。这就必须要提高现有装置的规模。要依托现有老厂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挖潜增容,改建、扩建产能、产量。

  4、要加大产业政策的倾斜力度

  从化纤发展的角度考虑,要提高腈纶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差别化、功能化腈纶。要加快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的步伐。目前国内高收缩、随机复合、超细、增白、有色、亲水等品种已有一定开发基础。要组织好市场开发,及时使生产形成规模。另外目前市场上抗静电、阻燃、抗起球、异形等品种的需求量很大,可列为今后的首要产业化品种。此外抗菌、防污、中空耐热等功能化纤维,也可陆续实现工业化。

  目前国家为搞活经济推出了财政贴息和债权转股权等优惠政策,加大了产业政策的倾斜力度。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资金盘活。另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引进外资,把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5、丙烯腈作为腈纶原料,缺口仍然很大。

  目前国内腈纶价格普遍高于进口,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生产成本高,原料丙烯腈缺口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98年国产丙烯腈产量为26万吨,而进口达到15万吨。一旦加大腈纶的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丙烯腈的缺口将会更加明显,且国内目前丙烯腈的生产厂家少、产量低。这就是必要阻碍腈纶的发展,故建议今后在提高腈纶产能的同时,要加大丙烯腈生产的投入。特别是炼化企业,可借鉴日本三菱公司大钟工厂的经验,通过原油和石脑油,经过热解和重整,自已生产丙烯腈。不然我国腈纶发展将受国外丙烯腈进口量的制约。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腈纶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腈纶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