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08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中国楼市的繁荣

    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和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是到了对199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进行反思的时候了。我们认为,美国住宅市场的繁荣和破灭实际上都是一种货币幻象。1990年以来,美国放任贸易逆差持续上升,一方面为主要的贸易伙伴提供了过剩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多余的美元又通过资本账户回流到美国的债券和股票市场,为美国家庭的借贷消费提供了资金。

    对照美国的经验,我们对1998年以来中国住宅市场的繁荣做了全新的解释。我们的结论是,2003年以后房价的上涨与实际利率下降带来的投资性需求上升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回顾2004年以来的历次调控政策,大多在增加交易成本和改善供应结构等方面做文章。实际上,真正需要的政策是:提高住房的持有成本和增加有效供给。

    低利率刺激了投资性需求

    既然房价已经超出了中产阶级的可负担范围,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了当前的房价?我们的答案是投资性需求。我们的证据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际利率持续在低位徘徊。从1998年以来,中国的实际利率长期处于下降的趋势。2003年,由于通货膨胀上升的因素,实际利率呈现负值。2006年,虽然央行6次加息,但由于通货膨胀率更高,所以实际利率仍是负值。实际利率的过低,使得购房者持有房屋的成本相当低,刺激了投资性购买的需求。

    第二,最近几年,国内住宅的租金收益率(毛租金除以住宅市值)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上海普通住宅的租金收益率只有3%左右,已经低于一年期银行存款的利率。而在2003年之前,上海居民还津津乐道于所谓的“以房养房”,当时的租金收益率大概在5%,与按揭利率相仿。显然,现在投资性购房者已经根本不在乎租金收益,而完全寄希望于房价的不断增值。

    第三,2007年,全国房价出乎意料的上涨与股票市场的飙升有密切关系,即所谓的财富效应。在时间上,我们注意到“5·30”股票市场出现快速暴跌之后,房地产市场反而出现了加速上涨。显然,由于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未来的收益率预期下降,所以反而把资金配置在房地产投资上。

    第四,从房地产市场上的结构性特征来看,“非自住性”购房的需求更加旺盛。例如,别墅、酒店式公寓、度假型住宅的需求旺盛。显然,对房价的乐观预期刺激了投资者为未来的需求而提前购买。

    从过去的政策演变来看,由于顾及到自住性购房者的负担能力,在提高首付和加息的方面态度一直不够坚决。这方面,可以参考的是,韩国政府为抑制房价,把首付比例提高到了6成。其次,过去的税收政策主要集中在交易环节,包括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但持有环节的物业税由于立法滞后和征收方面的技术性困难,迟迟不能推出。

    供应短缺确实是个问题

    2004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调控。从收紧银根地根,到稳定房价、提高税收、改善供应结构、重建住房保障体系。政策抑制房价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决,但一直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我们看来,早期的一些政策不但不能有效增加供应,反而减少了供应。
    从2003年起,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购置和开发活动的增速显著下降。考虑到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处于明显景气上升阶段,开发商对未来的预期一定是偏乐观的。因此,土地面积下降显然与政府的土地供应政策有关。实际上,土地招拍挂制度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普遍推行是背后最根本的因素。2004年以后,中央对土地市场的清查及保护耕地的政策,对其后几年的土地供应起到了极大抑制作用。从过去十几年的数据来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经济高增长、城市化加速的国家而言,住宅用地和房屋的供应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是比较合适的。据此判断,当前的土地供应确实存在严重的不足。

    土地供应的下降,将逐步传递到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可售面积上来。2003年以后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的增速显著放缓。可以预计,这种现象还将在可售面积上体现出来。当然,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深圳、北京等地在2005年以后就表现出供应不足的局面,而上海则是到2007年才显现出来。二、三线城市,由于土地相对不那么稀缺,这方面的问题还不突出。

    等待下半年的波段机会

    对于中期内(两至三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我们的看法是:乐观之余须谨慎。乐观,是基于对供应短缺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判断,同时,我们认为政府未必希望房地产泡沫破灭;保持谨慎,是因为美国经济长期积累的问题,可能会爆发并减缓中国出口的增长;我们还担心国内通胀若不能迅速抑制,将迫使央行进一步提高利率,从而给房价形成压力。

    从2007年的9月份开始,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缩量调整的迹象,传统的“金九银十”并未出现。市场调整既与年底的信贷紧张有关,也同房价大幅上涨之后买家心态转换有关。换言之,今年下半年,全国房价上涨过快,在新的政策出台后,购房者观望、期待房价下跌的心理加强。

    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市场调整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当前的市场特征与2005年3月份之后的上海市场很相似。当年上海房价的调整大约只持续了5个月,而成交量低迷维持了14个月。要结束由于政策因素导致的调整,只能依赖于政策面的放松,而这并非是不可能的。我们相信,虽然总体上趋紧的态势很明显,但政策的初衷对自住性的需求应该仍是支持的。显然,当前的政策打击面有过宽之嫌,有进一步演绎和调整的机会。

    我们认为政策的松动只可能发生在二季度之后。如果没有政策的配合,上半年即使市场出现复苏,力度也不会很大;相反,如果“第二次贷款”的政策有所松动,那么,积聚了一段时间的需求集中释放,将会加速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房地产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房地产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相关推荐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