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塑料加工工业的现状与三年规划的进展

    (一)、塑料制品行业生产及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根据统计局数据分析,2009年1-8月份,中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量、产值改变前2个季度较低增长颓势,实现稳定较大幅度增长,出口形势仍堪忧。鉴于国内对塑料包装、建材、日用品以及工程塑料等产品有巨大的需求,塑料制品的环保、节能特性和广泛应用,期望4季度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行业经济效益逐步回升,在平稳中走出低谷。塑料加工朝阳产业在轻工业系最大行业(2008年工业总产值超过9600亿元),其特性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展现得尤为突出。

  今年1-8月份,我国塑料制品业工业总产值6775.7亿元,同比增长9.49%;利润总额281.6亿元,同比增长16.34%;利税总额447.2亿元,同比增长17.56%。

  塑料制品产量2781.6万吨,同比增长7.36%。其中塑料薄膜增长11.90%;塑料管及附件增长21.62%;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增长21.63%;农膜增长22.80%;塑料条、棒、型材产量100.8万吨,同比增长14.86%。行业总体形势基本好转。

  随着世界各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指令和法规,这些指令和法规对塑料助剂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塑料助剂行业大部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革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增塑剂行业积极开发环氧大豆油、柠檬酸酯类、偏苯三酸酯类产品替代对健康有影响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阻燃剂行业增加了无机阻燃剂和磷氮类阻燃剂的产能、产量,逐年减少含卤阻燃剂的生产、销售。热稳定剂行业逐步减少铅盐的销量,快速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钙锌稳定剂及β-二酮、水滑石类化合物等辅助热稳定剂,具有中国特色的稀土类热稳定剂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抗氧剂、光稳定剂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逐步缩小,通用型塑料抗氧剂、光稳定剂已经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专用型抗氧剂、光稳定剂也已有一些品种投入生产。

  2009~2011年期间,塑料助剂行业的所有企业都要加倍重视技术创新工作,要积极开发优质高效、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的新产品,满足市场对塑料助剂行业的要求,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跟踪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做好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专有技术,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

  2008年塑料助剂的表观消费量约245万吨(主要由于PVC软制品的减少,导致增塑剂消费量降低)。

  塑料助剂在国内已形成300亿元以上的产业,其中约有50亿元的出口。

  (二)、塑料制品进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我国塑料制品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1/4,出口拉动生产增长效应非常明显。受国际金融影响,塑料制品出口持续大幅下滑,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好转迹象。2009年1-8月份塑料制品海关进口统计,塑料制品出口额为210.6亿美元,同比增长-6.58%。预计2009年随国际经济状况不景气、国外消费能力持续下降背景下,下半年塑料制品出口表现仍持下滑态势。这种困境如果继续持续下去,将有很多出口型企业面临撑不下的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出口贸易遭遇种种阻力,特别是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颁布的WEEE指令、RoHS指令、以及《用能产品生态节能设计指令》即EuP指令。这些指令己给我国的塑料助剂工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产品出口量猛减,产品利润空间缩小,甚止亏损,因而我国塑料助剂行业形势严峻。

  (三)、塑料加工企业的发展迅速,但走向国际化企业还有一段距离,我认为应在下列几方面努力提升

  塑料加工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取得辉煌业绩外也存在一些制约行业发展问题。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把发展趋缓的原因有人归结到“金融危机”也不完全合适,而是多年积淀下来问题亟需解决。主要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关键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二是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中低端产品多,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少。

  当前我们应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继续加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实现塑料加工业战略转型,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企业应狠抓产品质量,争创知名品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塑料助剂行业的所有企业都要加倍重视技术创新工作,要积极开发优质高效、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的新产品,满足市场对塑料助剂行业的要求,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跟踪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做好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专有技术,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

  1.增塑剂首先要调整不合理的产品结构,增塑剂要大力发展环氧化增塑剂、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偏苯三酸酯类、柠檬酸酯类增塑剂、癸二酸二己酯、高分子类增塑剂,具有生物降解性增塑剂。

  2.阻燃剂我国含氯、含溴系阻燃剂份额过大,应大力发展无机阻燃剂,欧美所占份额都在55%以上,而我国仅13.2%,应开发添加型高分子溴系阻燃剂、开发长链、高分子量氯化石蜡、有机磷系阻燃剂(特别是磷氮类膨胀型阻燃剂)、有机硼化合物、有机硅系阻燃剂,有机硅系阻燃剂是无毒、耐高温、耐腐蚀的高分子化合物;

  3.热稳定剂PVC热稳定剂铅盐将主要被钙/锌复合热稳定剂替代;稀土复合稳定剂还具有增艳功能,耐候性、绝缘性优异,还有增韧、增容作用。不过目前国内的稀土复合稳定剂基本上是以铅盐为基础的,应采用无毒的卫生级稀土复合稳定剂。

  4.冲击改性剂和加工助剂冲击改性剂和加工助剂是随着PVC-U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国的冲击改性剂品种结构不合理,CPE所占比重太大,使得PVC-U产品挡次低下,应大力发展ACR、MBS等高效冲击改性剂;聚丙烯等挤出薄膜用的含氟加工助剂需求量快速增长,目前还主要依赖进口像美国3M公司的PPA,国内己有成都中氟化工品有限公司的PPA系列、晨光化工研究院的硅酮粉末和PTFE粉末等聚烯烃用加工助剂也己投产。

  5.发泡剂发泡制品发展很快,对发泡剂的要求也高,特别是全球环保法规,日螓完善,对发泡剂的要求更加严格,氟氯烃被禁后,有关替代品的研究倍加重视,吸热型化学发泡剂趋于活跃,复合发泡剂以ADC发泡剂、发泡剂H、OBSH及无机发泡剂为主体,与两种以上发泡剂并用,或配合其他助剂,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领域,吸热/放热型化学发泡剂的复合品种性能甚佳,这是发展趋势。

  6.塑料润滑剂我国己能生产脂肪酰胺类、脂肪酸酯类、硬脂酸盐类及蜡类(主要指聚乙烯蜡、褐煤蜡)润滑剂,有机硅塑料润滑剂是高效能的塑料改性剂,开发强化专用料,开发多功能有机硅助剂。

  7.抗氧剂开发液体受阻酚抗氧剂、液体亚磷酸酯抗氧剂等挥发性小、耐迁移、相容性好、分散均匀、使用方便的液体抗氧剂。应发展聚合型和反应型受阻酚类抗氧剂;开发用于接触食品、药品包装的天然类抗氧剂,如VE及VE与卵磷酯、亚磷酸酯、甘油、聚乙二醇、高孔率树脂等复合、复配的绿色品种。抗氧剂应高分子量化,提高抗氧剂耐挥发性和耐萃取性,使其有效性延长,也有助于提高制品的卫生性。

  8.光稳定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产品质量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出口。光稳定剂的发展趋势是向高效、高分子量化、多功能化、无毒化方向发展。HALS仍是主流,其中部分低分子量的要被高分子量的、多官能团的、非碱性的和反应型的品种所取代。

  9抗静电剂加强系列化产品研制,开发与树脂相容性好、耐热、价格低廉的抗静电剂,尤其要加强对低毒或无毒的多功能抗静电剂以及高效新型的季铵盐、两性型抗静电剂进行研究。应积极开展高分子型永久抗静电剂,复合型或具特殊功能的专用型抗静电剂,并加强抗静电母料的产品开发。

  10.偶联剂我国偶联剂研究始于80年代,已形成规模,几乎国外已有的主要品种都己研制并投入生产。特别是像铝酸酯类、铝钛复合类偶联剂是我国首先开发并拥有知识产权。

  (四)、我国政府对塑料行业的发展规划有一系列的促进政策,将大力推进整个行业平稳持续发展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政府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轻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政府出台了《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把塑料列为三大重点行业之中来规划。

  作为轻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塑料制品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从业人员数量,出口额等指标已占轻工行业总量的10%以上。因此塑料加工业的调整和振兴直接关系到整个轻工业的振兴和发展,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与企业共克时艰。

  主要措施有:一是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去”,在主要销售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二是建立经贸合作区,积极推进海外工业园区和经贸合作区建设。三是继续支持外贸专业市场建设,建设针对东南亚、中亚、东北亚等地区的轻工产品边境贸易专业市场,在中东、北欧、俄罗斯等有条件的地区组建中国轻工产品贸易中心,加强对外宣传,方便货物、人员出入境。四是发挥加工贸易作用,支持企业扩大加工贸易。五是健全外贸服务体系,如建立轻工出口产品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管理服务平台和培训体系,以及质量安全案例通报、退货核查、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维护中国产品形象。简化轻工产品出口通关、检验手续,降低相关收费标准,提高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这些利好

  政策的出台,为塑料加工业应对危机,健康快速发展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已日渐显现出来。

  众所周知,我国塑料加工业市场化程度较高,适应能力较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内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只要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下决心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就能够实现塑料加工业的调整和振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意识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一次洗牌的机会,只要坚定信心,危中寻机,审时度势,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就能化危为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未来三年塑料行业走向世界步伐将加快

  《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三年轻工业调整和振兴的纲领性文件,将有力推进塑料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增强塑料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引领企业走出困境、由大变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塑料制品行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相信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在企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塑料加工业一定会尽快走出困境,健康快速发展。

  当今,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作为世界上的出口大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认识到采用国际标准、先进国家标准和国际认证的重要性。通过国际认证与采用国际标准,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买卖双方的成本损失和贸易风险,而且,也有助于规范国内外市场,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把住质量关,从而为企业顺利进出口带来便利。

  另一方面,国际认证并采用国际标准程度高低也代表了较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可以帮助国内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的改善,从而提高企业自身水平,缩小与海外市场的差距,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创汇能力。在塑料加工业应对经济危机,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认证机构,特别是象UL这样国际知名的认证机构,能够加强和拓展对塑料企业的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塑料工业发展机会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1、中国塑料工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2008年中国塑料表观消费量达5191.4万吨,人均消费不到40kg,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中国政府注重科技创新,轻工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把塑料加工业作为重点行业给予支持。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塑料制品的出口,今年1-4月份塑料制品产量增长仍达到8%,表明国内需求旺盛。如塑料建材产品尤其是塑料管材、异型材及门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品种的系列化、多样化、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在市政建设、建筑外墙保温需求仍在快速增长,塑料包装增长下降幅度不大。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中国西部塑料制品产业发展迅猛。许多国外友人看好中国塑料工业发展前景。

  2、提升产业整体水平需要国外先进技术

  近几年,中国科研机构在高分子材料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包括节能技术在塑料机械上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塑料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国际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拥有很多高科技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如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的比例超过四成。我们仍需要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及装备来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3、举行国际技术交流经贸合作活动,推动国际间合作共谋发展

  中国塑协现拥有31个专业委员会,正在待民政部注册的还有几个,通过举办多次专业、国际性研讨会来推动行业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通过中国塑协网站、《国外塑料》杂志、《中国塑料工业年鉴》、《中国塑协通讯》等平台竭诚为国外企业来华投资、经贸洽谈提供服务。如2008年我们与美国SPI共同在上海举办了中美塑料行业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与美国同行就技术交流、经贸合作等多方面做了探讨。我们与印度塑料基金会2007年在广州、2009年初在新德里举办中印塑料行业高峰论坛。今年我们在广州举办了海峡两岸塑料行业合作与发展论坛。明年3月将在台北举行海峡两岸塑料行业合作与发展论坛,同年在24届国际橡塑展期间将举办中国塑料行业与美国SPI新闻发布会等大型国际活动,我们深信通过这些活动必将对中国塑料行业由大国向强国挺进,对加强国际间合作与发展发挥出应有作用,我真诚期待中外同仁、业界朋友踊跃参与上述重要活动。

  当今,中国仍是公认的投资热土,中国市场巨大需求蕴藏着巨大商机。各位与会代表,同仁们、朋友们:让我们团结奋斗,共谋发展,审时度势,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促进塑料行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值此,我们还真诚欢迎世界各地同行来华投资,愿意提供帮助与我企业洽谈经贸,实现双赢,携手合作,共谋发展,迎接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塑料加工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塑料加工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