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江苏大豆加工业机遇与挑战分析

    作为我国最大的大豆压榨省份--江苏省,今年以来大豆加工产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该省近年来大豆加工能力直线上升,目前大豆年加工能力已近千万吨,超过全省实际需求的3倍多。

    江苏省大豆加工能力过剩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据发展改革委近日公布的一份行业预警报告显示,到2004年底,我国大豆压榨业的年加工能力达到7010万吨,超过实际需求的2倍,因而导致这些企业年平均开工率不足40%。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大豆行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的状况再度凸显。这使得江苏大豆加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企业经营效益严重低下。因此,如何提高效益就成为江苏省大豆加工行业不可回避的重要现实。

    对此,笔者提出了发展“大豆榨油、豆粕变衣、豆渣肥田”的循环产业链,是大豆加工行业提高效益的一条新途径。当然,也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并继续探索更新的发展思路。

    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都十分优越的江苏,大豆加工企业的日子却并不好过。近年来,该省大豆加工能力直线上升,产能过剩现象十分突出,并已对目前该省的大豆加工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江苏省大豆压榨业存在的突出矛盾 
    一、大豆压榨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随着近年来中外资企业在我国沿海地区大力新、扩建大豆压榨厂以来,江苏省大豆压榨产业发展越来越快,目前江苏省大豆压榨产能和产量已跃居全国第一。

  据统计,目前,江苏省大豆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日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的有90家,全省大豆年总加工能力为980万吨,约占全国的1/7。其中,东海粮油公司日加工能力高达1.2万吨,超过全省总加工能力的1/3,为全国之最。

  由此可见,我国大豆压榨能力过剩,而江苏省更是甚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使得江苏省每年因此浪费巨大,并出现如固定资产投入回收缓慢、工厂开工时间短、库存产品积压,以及企业间恶性竞争加剧等矛盾。

  二、大豆压榨产能闲置状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统计,目前,江苏省大豆年压榨能力为980万吨,约占全国的1/7。而实际压榨需求仅为300多万吨,压榨能力超过全省实际需求的3倍多。

  而据发展改革委近日公布的一份行业预警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大豆压榨业的年加工能力达到7010万吨,产能已达实际需求的2倍多。

  可见,目前作为我国加工大省的江苏省大豆压榨产能闲置状况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压榨企业加工原料严重依赖进口
  2004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1.5亿亩,全年大豆产量180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约有900万吨用于榨油。而我国大豆压榨实际需求量为2900万吨,因此每年存在着2000万吨左右的需求缺口。然而,国产大豆中,大部分均被我国北方的一些油厂就近消费掉了。由于运输成本高及供给量不足等原因,南方企业很少使用国产大豆。

  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外资开始进入我国粮油加工业,在沿海地区改、扩、新建了多家大型或超大型油厂。由于这些油厂大部分建在东南沿海地区,远离国内大豆主产区,因此,这些大型油厂一般会优先使用进口大豆,这不但会使内资大豆加工企业失去南方的豆粕销售市场,而且也将冲击中国旧有的大豆种植业。

  江苏省是我国大豆需求大省,但因大豆在种植效益上比不上水稻,种植规模小,所以自产大豆数量少。 2004年大豆播种面积为325万亩,总产仅为57万吨,大部分被直接食用,根本无法满足该省的压榨需求。

  2004年,我国进口大豆2023万吨,主要被南方沿海的油厂所消化。从江苏省2004年大豆进口量占全国比重来看,江苏省作为最大的大豆加工省,2004年共进口大豆480万吨,排在全国首位。

  可见,从大豆产需形势看,江苏是典型的大豆输入依赖型地区,且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四、开工不足,效益低下,豆油价格难有起色
  江苏省大豆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沿长江和沿海地区,2005年上半年油厂的开工率仅有60%。企业生产效益低下,多数企业长时间处于半停产和停产状态。

  此外,在豆油市场占有上,中小型加工企业主要占据农村市场。而东海粮油公司等大型加工企业则主要占据城市及沿海其它省市。江苏福临门、上海金龙鱼、山东鲁花等国内名牌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些大企业为确保自己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在市场疲软时走低价路线来保证市场占有率,希望利用资本实力挤兑中小企业。目前,各大品牌油脂产品的销售价格已经非常接近成本价。与此同时,随着天气转暖,棕榈油、菜籽油市场日渐活跃,这也将对豆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由此可以预计,后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豆油价格仍将难有起色。

  五、政府取消豆油进口配额,对油厂冲击不大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从2006年起,我国政府将取销豆油进口配额,届时进口豆油可随时随地流入国内市场,可能会对本已雪上加霜的油脂加工业造成更多的困难。

  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大豆加工市场化发展较快,国内豆油的产能和产量均逐年提高,豆油自给率也逐渐提高。再加上我国政府逐年放大豆油的进口配额,所以,笔者认为,当明年我国豆油市场完全放开后,国外的产品对国内市场不会造成严重冲击。

    多元化发展是解决江苏大豆压榨业难题的根本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豆行业面临着加工能力严重过剩、行业效益不容乐观的现实。因此,如何提高效益就成为江苏省大豆加工行业不可回避的重要现实。

  由于产能过剩,导致我国大豆压榨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植物油行业协会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措施,避免大豆压榨行业进一步盲目扩张。

  然而,笔者认为,我国大豆压榨业多以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和民营企业为主。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完全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也就是说,没有利益或利益不大,他们一般不会再去贸然投资的。所以,在目前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植物油行业协会关于采取措施避免大豆压榨行业进一步扩张的提法并非“治本之策”。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为了在大豆加工行业效益低下的情况下另闯新路,江苏常熟进行了大豆加工循环经济的探索,最终形成“大豆榨油、豆粕变衣、豆渣肥田”循环产业链。应该说,这为大豆加工行业提高效益闯出了一条新途径。

  江苏金成油脂公司在国内第一个建立起大豆循环利用的绿色链环,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采用低温榨油法,从大豆中提取食用油,产生的低温豆粕作为原料从中提取出大豆蛋白、抽丝制成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天然蛋白纤维,可用于制衣业作为原料使用。此过程产生的豆渣,混入家畜粪便后,又变成了肥田壮苗的有机肥料。

  实际上,大豆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延伸、放大,并可让链条上每个企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从金成油脂公司的做法来看,尽管低温榨油的成本比高温榨油高20%,但榨完油后所产生的低温豆粕作为纺织原料后,身价倍增,每吨售价猛涨至4700元。金成公司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增加收入600万元。另外,利用豆渣制作有机肥料,每吨价格也升到了400多元,目前该产品畅销江苏、山东、上海、安徽等地,仅今年上半年就加工和销售有机肥3900多吨,年产值达1000万元。

  由上述企业的成功经验可知,在目前低利润空间的格局下,企业只有强化科技转型,抛开传统产品竞争思路,拓宽视野,争取开发新的领域,提高副产品的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才有可能使企业真正突出低效益的“重围”,并将企业引向成功发展之路。这也是政府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大豆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大豆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