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中国联通CDMA与GSM双网协调发展分析

  虽然国内移动电话市场的持续高速发展及3G牌照的延迟发放等因素都有利于联通CDMA业务的发展和盈利,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开看,联通要把CDMA发展成为强势网络与主导业务的战略目标仍没得到实现。本文围绕双网用户的细分与衔接、3G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有限发展资源的合理分配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对中国联通双网协调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做出探讨。 

    一、全球移动运营商双网发展概况 
  目前,全球同时运营双网的移动运营商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运营商主要是从GSM往WCDMA演进的3G运营商。虽然GSM和WCDMA属于不同层次的技术制式,但两者之间是清晰的网络技术演进关系,其网络能力、发展定位等区分都比较清晰。因此,这类运营商的双网协调发展战略在于实现业务与用户群从2G网络到3G网络的平滑过渡,双网可能产生的内部竞争较小。在这类运营商中还有一些同时运营两张不同制式3G网络的运营商,目前仅有韩国的SKT和KTF,但这两个运营商对自身不同制式的3G网络也有着明确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可能产生的内部竞争也将不明显。 

  第二类运营商是在2G时代就运营着两张不同技术制式移动网络的运营商,由于两张网络的能力与规模都曾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性,使这些运营商都在一定时期内面临过严重的双网内部竞争问题,这种问题体现在不同网络的发展定位、资源分配、用户市场协调等方面。从全球的主要电信市场看,这类运营商不多,除了中国联通外,比较典型的只有日本的KDDI。KDDI是日本的第二大移动运营商,除了同时经营PDC和CDMA两张移动网络外,还曾控股着日本的第一大PHS运营商DDIPocket,但2004年6月KDDI已正式决定把DDIPocket出售。 

  本文将根据这些运营商双网运营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影响因素,对中国联通CDMA与GSM双网协调发展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 

    二、双网运营产生的主要发展背景 
  总的来看,除了从GSM往WCDMA商用演进的情况外,双网运营产生的发展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摆脱技术版权的制约 
  这点在KDDI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由于日本移动电话市场中的主流2G技术制式PDC版权为DoCoMo所有,KDDI与VodafoneK.K.在技术版权方面一直受到DoCoMo不同程度的制约。KDDI认为,作为市场中的后进入者而且受技术版权的制约,如果在2G时代继续只采用PDC技术是无法进一步缩小与DoCoMo的整体发展差距的。因此,KDDI在1998年初决定把自身的发展中心转向CDMA制式。KDDI后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了这种战略判断是正确的,通过CDMA技术,KDDI成功实现了与DoCoMo、Vodafone的差异化发展,CDMA20001X业务也取得了成功,CDMA20001X EV-DO 3个月内发展的用户就超过了Vodafone K.K.16个月的WCDMA用户发展总数。虽然目前KDDI的整体市场份额与Vodafone K.K.仍基本相当,但根据各种情况综合判断,KDDI未来的发展前景要明显比Vodafone K.K.乐观。 

  除KDDI外,韩国政府支持本国发展WCDMA也有减轻或摆脱高通专利费压力的战略考虑。韩国是全球比较成功的CDMA市场,不仅2.5G/3G业务的发展全球领先,而且通过韩国有限的国内市场培育出强大的通信设备与终端制造产业。但伴随CDMA成功的是日益突出的专利费问题,2002年高通对韩国征收的专利费高达3亿美元,而同年韩国前两大移动运营商SKT和KTF的总利润才达到16.5亿美元左右。随着韩国移动电话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高昂的专利成本必然使各运营商难以承受。因此,虽然由于CDMA在韩国移动电话市场占统治地位,GSM商用的缺失决定了WCDMA在韩国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韩国信息通信部(MIC)仍然鼓励韩国移动运营商发展和商用WCDMA,其中一个重要的政策考虑就是减轻来自高通的专利收费压力。 

  (二)技术与运营实践输出 
  除了减轻或摆脱高通的专利费压力外,进行技术与运营实践输出也是韩国发展和商用WCDMA的3G发展战略之一。从2G/2.5G终端产品发展看,韩国就是一个很注重技术输出的国家。虽然本国缺乏GSM商用市场,但依靠三星和LG等实力雄厚的终端厂商,韩国的GSM/GPRS手机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仍然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市场份额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GSM网络设备始终是韩国厂商比较薄弱的环节,商用市场缺乏是其根本的原因。由于2G时代GSM在全球的统治地位,在未来的3G时代WCDMA仍将在全球市场居于主流。为了增强本国厂商在WCDMA网络设备与终端产品方面的综合竞争力,韩国信息通信部通过发放两张WCDMA牌照,并最终引导SKT和KTF于2003年12月在汉城地区开通了号称基于WCDMAR4版本的网络,这两个运营商选的设备就是来自三星和LG。实际上目前WCDMAR4设备并没有真正成熟,而且三星与LG在国际WCDMA网络设备市场占有率较低,更为重要的是韩国WCDMA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因此综合上述因素考虑,韩国通过商用WCDMA而扶植本国设备和终端厂商发展的战略意图就比较明显了。 

  (三)通过技术差异化寻求新的竞争优势 
  1998年KDDI决定往CDMA转移就存在通过技术差异化寻求新竞争优势的战略目的。当时KDDI已经预计出日本移动数据时代已经临近,作为日本移动市场的非主导运营商,KDDI通过本身数据提供能力非常有限的PDC技术是难以与DoCoMo抗衡的,而且PDC是日本自有的移动电话制式,不仅国际漫游成本高(运营商往往需要免费或低价向国际漫游用户租借手机),而且向3G演进的风险与成本都非常高,这可以从DoCoMo发展WCDMA过程中的技术版本修改行为得以体现。在2002年底与2003年初这段时间中,DoCoMo就曾经对网络进行了一次大的升级,把原来与3GPP完全不兼容的制式升级到与3GPP较接近的制式,以降低技术演进的难度,目前DoCoMo已经决定在2005年上半年前把网络完全升级到与3GPP兼容的制式,以彻底解决国际漫游问题。综合日本市场的竞争态势看,通过CDMA20001X业务的成功从而拉大与VodafoneK.K.在发展3G方面的优势,KDDI当年的战略考虑已经得到初步实现。 

  联通发展CDMA,除了有国家对国内移动电话市场进行发展战略规划的考虑外,希望通过技术差异化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是中国联通重要的战略考虑之一。当时联通认为,作为国内移动电话市场的后进入者,而且在2G时代用户规模与网络资源是决定运营商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由于与中国移动的起点过于悬殊,通过经营GSM业务中国联通认为其市场份额已经难以进一步缩小与中国移动的差距。在2.5G及未来的3G时代,由于价值链建设已经上升为除网络规模与用户资源外影响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中国联通试图利用CDMA2000在业务和技术从2G/2.5G往3G演进方面的优势,通过建设与壮大自身的CDMA产业链与中国移动的GSM及未来的WCDMA展开差异化竞争,以取得持续发展。 

  总的来看,包括中国联通在内,在2G时代就运营两张不同制式移动网络的运营商都有一定背景下的具体发展战略考虑,但其战略判断的合理性及发展前景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影响因素作出综合分析。 

    三、联通双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国际上运营双网的移动运营商发展实践,影响联通双网发展状态及前景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双网的差异化 
  双网的差异化包括网络技术和网络规模的差异化。对于从GSM往WCDMA演进的3G运营商,由于GSM与WCDMA是明显的旧技术向新技术演进关系,两者的定位、特点、发展前景也有比较清晰的区分。而对于KDDI与中国联通,无论是PDC与CDMA IS95A,还是GSM与CDMA IS95B,都同属于2G技术,因此这两个运营商都在一定时期内面临过解决双网定位与协调发展的问题。经过6年多的发展,KDDI的CDMA网络不仅早已实现了全覆盖,网络规模超过了原PDC网络,而且CDMA20001X网络能够覆盖日本80%以上的人口,2003年11月开始手机服务的CDMA2000 1X EV-DO网络也覆盖了70%以上的主要城市人口,另外,KDDI也明确了其PDC不向WCDMA演进,因此KDDI的CDMA网络与PDC网络实现了清晰的差异化。对于中国联通,其CDMA网络经过三期建设后整体规模已经与原GSM网络相当,而且具备2.75G移动数据提供能力的CDMA2000 1X商用也已经超过一年,因此联通的CDMA网络与GSM网络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技术差异化,这为联通区分双网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市场环境及需求潜力 
  虽然GSM/GPRS与WCDMA在定位、特点、发展前景等方面都有非常清晰的区分,但对于除日韩外的国际主要移动电话市场,2.5G的市场需求仍远较3G现实,这就产生了2.75G的EDGE有限商用以及WCDMA运营商业务发展速度巨大差异的现状。而对于KDDI和中国联通,虽然双网发展初期业务同质化严重,但当时市场的主流需求仍然是话音,移动数据业务刚出现启动迹象,而且市场处于较高速的规模膨胀阶段(见表1),现实的话音市场需求和高速的市场膨胀速度都相对降低了原来弱势网络的发展难度。例如,联通CDMA业务在2003年末就实现了收支平衡,而且计划2004年实现盈利,而2G时代较成功的新移动运营商英国Orange,它于1994年10月进入市场,但直到1999年被法国电信收购时仍没有实现盈利。由此可见,目前国内移动电话市场的高速发展为联通CDMA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运营商的综合实力 
  双网协调发展问题的本质是运营商把自身相对有限的资源在双网的合理分配,以实现最终的发展战略。 

  对于从GSM/GPRS往WCDMA演进的3G运营商,如果运营商本身就作为2G时代的市场主导者,那么2G/2.5G业务的收入能力、经营经验、高价值2.5G用户储备等优势,都往往能够使这些运营商在3G时代继续领先于同一技术阵营的竞争对手。日本DoCoMo的3G业务已经远远领先于Vodafone K.K.证明了这一点。而在欧洲,2004年前对3G比较单调的Vodafone,凭借2.5G时代“Vodafone Live!”的成功,也在欧洲的WCDMA商用中明显领先于Orange与T-Mobile等竞争对手。在2004年欧洲新开通并提供手机服务的10个WCDMA网络中,Vodafone占了5个(见表2),而且其在英国和希腊的WCDMA网络也已经开通,一旦手机供应问题得到解决就将提供手机服务。 


  而对于KDDI等市场中的非主导运营商,在本身发展资源就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要把资源在双网之间合理分配所面临的挑战无疑就要更大一些。 

  作为国内第二大移动运营商,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在整体实力仍存在较明显的差距(见表3)。在用户市场占有率方面,联通用近8年的时间取得34%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但在2003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无线市话的全面发展,联通市场占有率的上升速度已经明显放缓。虽然联通CDMA业务已经实现收支平衡,但在国内这种以大众用户为主而且移动电话应用密度整体较低的大范围市场中,按照CDMA用户的现有规模及增长态势,作为仍处于高投资阶段的CDMA网络,仅依靠联通比较有限的资源实现充分的规模经济性将充满挑战。 


  (四)双网的用户规模对比 
  无论对于从GSM往WCDMA演进的3G运营商,还是KDDI等2G时代就运营两张2G网络的运营商,它们双网发展的共同特征都是后进入的网络往往成为这些运营商未来的网络与业务发展重心。由于后出现网络的用户发展都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原有网络的发展程度及用户规模既是后出现网络发展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也可能成为后进入网络的发展桎梏。例如,从全球的WCDMA商用进展及趋势看,目前仅有DoCoMo实现了WCDMA网络的全覆盖,FOMA用户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使3G业务作为主流发展方向的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但其它WCDMA运营商至今都没有WCDMA网络实现全覆盖的时间表,在WCDMA网络实现全覆盖之前,3G话音业务仍或多或少需要由原来的2G网络补充承载,而且根据目前的整体发展态势判断,在未来相当时期内WCDMA网络与用户的规模都远小于现有GSM网络。目前欧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WCDMA在整个生存期内都将作为GSM/GPRS的补充而存在,而过去普遍认为欧洲3G市场完全启动后,GSM是作为WCDMA的补充而存在的。 

  2002年4月联通CDMA全面商用时,联通GSM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户,这为CDMA超越GSM提出了更高的发展难度。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完成四期建设后联通CDMA网络将完全超越其GSM网络,但CDMA用户规模在未来2~3年仍难以超越其GSM用户,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联通将面临优势网络中用户规模处于劣势的难题。 

  (五)小结
  技术差异化的实现与市场的持续高速发展都已经成为联通发展CDMA的有利因素,但资源上的劣势以及规模经济性初现的GSM现实规模,则对CDMA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更大挑战。 

    四、未来联通双网发展的主要挑战 
  根据上述影响联通双网发展的因素分析,不难发现未来联通双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至少有以下两方面。 

  (一)双网用户的细分及衔接问题
  根据目前联通GSM和CDMA的基本网络发展方向来看,如果联通只选择沿CDMA2000进行3G演进,那么比较常规而且理想的发展战略是GSM网络定位于移动话音用户,与无线市话、固话的替代竞争关系更加激烈,而CDMA网络针对2.5G/3G用户群。但这个战略的挑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CDMA网络中高价值2.5G用户储备问题:目前CDMA的2000万户用户群中,有相当部分是联通通过高额的手机补贴所获得的,这些用户群对未来2.5G/3G业务发展的潜在贡献价值有较大变数。 

  2.高价值GSM用户向CDMA过渡问题:移动电话用户对运营商的价值往往是动态变化的,目前联通GSM网络中必然存在一定数量的潜在2.5G/3G用户,这些用户向CDMA网络转移将存在终端、号码等障碍。 

  为了解决双网用户的细分及衔接问题,联通也在持续寻求各种解决方案,例如原计划7月份上市的GSM/CDMA双模的“世界风”手机。实际上最早提出这种GSM/CDMA双模手机需求的是美国的VerizonWireless,由于Vodafone与VerizonWireless是合作伙伴关系(Vodafone持有VerizonWireless45%的股份),Verizon Wireless为了使其CDMA用户能够在Vodafone的GSM服务区内实现平滑漫游,从而提出这种双模手机的发展需求,而高通是目前唯一的集成化核心套片供应厂商。目前Vodafone在考虑把这种手机提供给其在北美漫游较频繁的GSM用户。
 
  将要上市的三款“世界风”手机都是基于高通的平台,与VerizonWireless双模手机不同的是,联通的双模手机不仅CDMA部分机卡分离,而且可以使用中国移动的SIM卡,因此这种手机可以装两个SIM卡;而VerizonWireless的双模手机CDMA部分是机卡不分离的,而且在美国无法使用Cingular、AT&TWireless和T-mobile等提供的GSM/GPRS服务。联通双模手机所具有的技术创新行为,不仅可以吸引部分追求新意的用户群,而且对解决自身国际漫游用户需求、争夺竞争对手用户、探讨双网用户协调发展等也提供了新的手段。但这种手机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成本与价格,由于目前仅有高通提供了芯片级的解决方案,在没有其它芯片厂商进入并提供有竞争力的替代产品前,手机套片的高昂成本使这种手机的价格难以大幅下降;而如果采用GSM和CDMA分别的芯片解决方案,手机的体积、重量及功耗问题将难以解决,在市场中也无法为大众用户接受。因此,双模手机仍难以彻底解决双网用户的衔接问题。 

  (二)双网的整体发展成效挑战 
  目前联通的发展战略是往CDMA倾斜但同时兼顾GSM的发展,这种策略的本质是通过仍处于优势的GSM网络的产出加速CDMA网络的成长,并最终促使CDMA在网络规模、用户规模与营收能力上全面超过GSM网络,从而成为联通移动业务的主要承载网络。但这种策略的风险在于,在把资源往劣势网络倾斜的过程中,原来的优势网络发展速度放慢使其对劣势网络的资源输送能力也在下降,这往往容易造成劣势网络的发展速度低于预期,一旦劣势网络发展到一定规模但单独发展能力仍较脆弱,而优势网络的竞争力持续下降到一定程度而且不足以推动劣势网络进一步发展时,就可能出现双网都难以获得持续发展的状态。如果未来联通仍无法在短期内在双网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有效突破,就可能面临这种发展困难。 

  联通CDMA进入市场时其GSM网络已经初步实现了规模经济,而且CDMA在用户规模及营收能力方面难以在短期内超过GSM,这是联通双网整体发展成效挑战的重要根源。对于联通与KDDI等这类运营两个2G网络的运营商,如果双网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明确的差异化发展,那么双网产生的内部竞争会给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发展成效等提出严峻的挑战。从KDDI的发展经验看,KDDI的CDMA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在网络规模与用户规模方面都超过了其PDC网络,无论从网络能力与网络规模,还是从用户规模、营收能力看,目前CDMA的主导地位都是非常明确的。而对于中国联通,虽然其CDMA网络规模将很快超过GSM网络,网络能力也有明显优势,但是用户规模及营收能力上,CDMA网络仍处于绝对劣势:按照目前双网用户的发展态势,CDMA用户在未来3年超过GSM用户难度仍较大,在营收能力上,按照联通公布的数据,2003年GSM用户与CDMA用户的ARPU分别为56.7元和128.4元,考虑到CDMA网络仍处于投资高峰期而且营销成本较高,CDMA业务的营收与独立发展能力比GSM业务仍存在一定差距。综合来看,联通双网并没能实现完全清晰的差异化发展,这仍是联通未来发展的最主要挑战之一。 

    五、结论 
  虽然国内移动电话市场的持续高速发展有利于联通CDMA业务的发展及盈利,而且3G牌照发放时间一再推迟相对减轻了联通的发展压力,CDMA2000在技术与业务方面从2G/2.5G往3G演进也有一定优势,但从用户规模与营收能力等综合判断,联通要把CDMA发展成为强势网络与主导业务的战略目标仍没得到实现。未来,双网用户的细分与衔接、3G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有限发展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都将成为联通双网协调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联通CDMA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联通CDMA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