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行业发展的热火朝天,一方面是问题平台不断出现,这就是201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写照。那么2016年又如何呢?以下是2016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分析:
现状一:粤鲁京位居前三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P2P网贷行业除港澳台地区外,正常运营平台共计2593家,环比2014年大幅飙升达64.63%。值得注意的是,年内高点却是11月份的2610家,因12月新增问题平台大幅超过新上线平台,导致12月份正常运营平台总量出现负增长,这种现象在行业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而行业累计平台总量达到3859家(含问题平台)则继续创出新高。2593家正常运营平台广泛分布于全国30个省市,其中广东依旧牢牢占据榜首位置,山东坐稳次席位置,北京以微弱优势力压浙江位居第三,上海位居第五位。其中广东、山东和北京三省分别有476家、329家和302家平台正常运营,占全国比重比分别为18.36%、12.69%和11.64%,五省合计占比已经超过6成。
2015年新上线平台全年新增1917家,平均每月新上线159家平台,2015年全年,国内P2P网贷行业共计新上线平台1917家,其中8月份上线228家为年内最高,2月份77家为年内最低,包括12月份的89家,全年仅有这两个月份新上线平台数未过百。全年平均每月新上线平台159家。
而对比前几年的平台数量,尽管平台数量的增速出现逐年趋缓,但行业运营平台总量依然呈快速增长态势。
现状二:问题平台频频出现
2015年新增问题平台全年新增917家爆雷平台,仅西藏一片净土,山东是重灾区。2015年全年,国内P2P网贷行业共计新增问题平台917家,其中6月份新增125家为年内最高,10月份新增50家为年内最低,包括6、7、12月份,全年有3个月份新增问题平台数超过百家。全年平均每月新增76 家问题平台。
全年爆出的问题平台广泛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在不考虑港澳台地区的情况下,目前青海尚未统计,存在P2P网贷运营平台的地区中仅西藏幸免于难,而西藏至今也仅有1家P2P平台,可谓是国内网贷发展中唯一的一片净土。
从问题平台爆发的具体地区来看,山东、广东、浙江高居前三位,山东出现多达192家问题平台,广东爆出151家,这也是仅有的爆出问题平台过百的地区,浙江、上海、北京也紧随其后。其中山东地区最为严重,山东在2015年大多数月份均位居爆雷平台首位,行业占比高达20.94%。
2015年P2P网贷行业爆雷的基调,总体来看依然以跑路为最主要形态,全年跑路平台共计501家,占比超过5成。其次是提现困难平台,共有259家平台占比28%,145家平台清盘停业,占比16%,另外有12家平台被经侦介入调查,占比1%。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年P2P网贷行业累计新增问题平台达917家,整个行业历史累计问题平台为1284家,其中2015年占比高达71.42%。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及之前仅有92家问题平台,2014年大幅增至275家,直至2015年落幕,全年新增917家问题平台,数量较2014年增长更是超过3倍有余。
现状三:累计成交突破万亿
2015年及近几年P2P行业成交情况—历史累计成交额达1.36万亿,2015年贡献超7成。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年P2P网贷行业成交额达9823亿元,距离万亿大关也是咫尺之遥,而整个行业累计成交额在2015年10月份便已突破万亿大关,到2015年年底已达13652亿元,其中 2015年的成交额贡献高达71.95%。
回顾近几年P2P网贷行业的成交情况,行业成交额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态势。2010年行业成交额仅10亿出头,2013年首度突破千亿,尽管2014 年开始行业便饱受跑路潮风波影响,但全年成交额仍顺利突破2000亿大关,2015年行业再现近几年平均3倍左右的成交增速,突破多个关口,几近拿下万亿大关。
而从收益情况来看,2015年P2P网贷行业总体平均收益率为13.29%,相比2014年行业总体收益率大幅下滑4.57个百分点,已是自2013年后连续第二年大幅下降,而这种趋势仍将持续。
2013年超过20%的综合收益率为近几年行业最高值,之后呈逐年下降走势。从2015年全年行业收益率走势情况来看,期间除了5月份小幅反弹,12月份因资金面趋紧而出现年末小幅翘尾外,其余月份均录得逐月走低趋势。而当下整体经济形势愈发不景气,行业在监管细则落地后将逐步迎来大洗牌,2016年行业平均收益率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预计2016年行业收益率可能会继续回落至10%左右。
现状四:投资金额逐步上升
2015年银率网360°银行测评数据显示,去年投资互联网理财金额在5千至5万元的用户占所有用户的43.07%,而今年上升至46.59%; 投资10万元以上的用户也由去年的10.89%上升至今年的18.61%。投资金额在两万元以下的互联网理财用户占56.02%,投资金额在5000以下的用户则减少了8.87%。
其中,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的投资者最土豪,投资金额在10元以上的人数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1.91%,1.68%,1.64%和1.30%。西藏、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投资10元以上的人数为零。
分职业来看,会计/金融/银行/保险行业人员对互联网理财的参与度最高(26.65%),投资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人数也最多(3.06%),广告/媒体行业最“保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的人最少(1.22%),投资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人数也最少(0.20%)。
投资互联网理财的金额与家庭收入也有较大关系。2015年银率网360°银行测评报告显示,随着家庭平均总收入的不断增多,人们投资互联网理财的热情也在升温。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用户对互联网理财的“安全墙”已经构建起来,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其中博取更多收益。未来互联网理财将进一步分流传统理财机构的客源,对其形成挑战。
随着对互联网理财规则的熟悉和信心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将不再局限于一两年前的“宝宝”类理财,而是把眼光投向日益丰富的其他互联网理财品种,博取更高的收益回报。
调查显示,P2P网贷平台经过2015年的发展,用户增加显著,有超过二成的受访者购买过P2P理财。其中,江苏(3.24%)、北京(2.37%)、广东(2.29%)和上海(2.07%)四地的受访者购买P2P 网贷的人数最多。购买者多集中于会计/金融/银行/保险行业,家庭平均总收入在6万元至20万元之间者居多。
虽然互联网理财投资便捷、收益诱人,但用户仍保持谨慎态度。银率网调查显示,50%受访者投资互联网理财的资金占所有投资资产的三成以下。
现状五:平台融资创新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 P2P 网贷行业共发生95起投融资事件,因其中涉及多家平台未公开融资金额,全年行业共获得融资额至少达188.82亿元人民币。涉及87家P2P平台,有8家平台获得多轮融资。至少有24家平台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中陆金所于3月份获得4.85亿美元的融资高居全年P2P平台融资额榜首。
从平台获得融资的轮次来看,多达64家平台获得A轮及之前融资,占比多达67.37%。B轮和B+轮融资平台有18家,占比18.95%,获得C轮融资的平台仅有5家,获得D轮及以上的更是仅有“融360”一家平台。
现状六:行业分化初显端倪
2016年2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为1130.09亿元,较上月(2016年1月)环比下降了13.33%,是2015年2月成交量的 3.37倍。刚刚过去的2月正值春节长假,大多数平台在节假日期间大幅度减少或者停止发标,网贷人气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导致2月网贷成交量相比1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这仅仅是网贷行业大幅度发展进程中的一次短暂的停歇。随着3月各大平台完全恢复正常运营,预计网贷成交量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截至 2016年2月底,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16086.24亿元,2016年全年累计成交量达到2434.03亿元,是去年同期累计成交量的 3.51倍,去年同期累计成交量为692.96亿元。
2月初由央行金融市场司牵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正式启动,此次行动是由央行牵头、公安部门配合,整治范围涵盖整个互联网金融。这一行动主要对借贷活动的规范和监管,对网贷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年2月底网贷行业贷款余额达到5006.37亿元,历史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环比上月底增加了6.91%,是去年同期的4.02倍。虽然2月的网贷成交量出现了下滑走势,但是相比去年的成交规模仍然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因此反映到网贷贷款余额走势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出网贷行业的贷款余额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