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分析:海外并购

  近年来,基础薄弱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终于找到了走向汽车强国的捷径——海外并购。世界第二大天窗企业荷兰英纳法、全球第五大轮胎制造商意大利倍耐力、欧洲最大的轮毂电机公司荷兰e-Traction、全球领先的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业务等,都被中国企业纳入囊中,分别成为海纳川、中国化工、天海集团、华域汽车的旗下业务单元。以下是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分析:

汽车零部件

  并购之由:只有国际化才能大发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与中国汽车产业壮大并不同步,业界所期待的“中国式突围”很少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发生,自主零部件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体来看,大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仍处于产业链最低端——产品单一,盈利能力薄弱;客户单一,依赖国内少数整车厂;人才短缺,创新不足,缺乏同步开发能力;欠缺品牌积累和国际销售服务网络。”春晖资本合伙人杨岭认为。

  面对这些问题,自主零部件企业把海外并购作为技术突围、企业转型的关键举措。“只有国际化,积极融入国际主流汽车零部件行列,才能跨越发展,实现中航汽车的战略目标。”在从美国通用汽车手中收购耐世特之前,赵桂斌就制定了这样的发展战略。

  对于要并购的海外资产,企业需要仔细评估。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万丰集团在国际收购时关注五个方面:一是收购对象在所处产业是否先进,在国际市场是否领先;二是其业务是否符合万丰集团的战略方向;三是企业盈利能力如何;四是其在全球细分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如何;五是并购后,相关项目能否在中国市场顺利落地、健康发展,并有效提升万丰集团的发展速度。”

  通过梳理近些年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可以发现,获取海外优质资产、产业协调发展是零部件企业的主要并购目标。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并购整合趋势正在加强,很多企业通过横向(技术、市场互补互利)和纵向(产业上下游配套)整合实现规模经济,并针对前瞻性技术进行投资。

  技术之利:从技术应用到研发引领

  我们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先进技术自主研发的一次次突破感到骄傲。但是,在一些技术壁垒较为严重的关键领域,自主研发一直处于跟随阶段,往往难以迅速取得产业化的成绩。此时,我们不妨考虑通过收购迈入国际领先行列,实现技术突围。

  “钱江弹簧一直在寻找国际并购对象,通过海外收购获得技术突围,进军国际高端市场。汽车上许多关键零部件的弹簧技术仍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比如高端离合器中的弧形弹簧等,市场需求很大,但国内还没有企业能在这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掌握这种关键核心技术的快速方法就是海外并购。”钱江弹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涌森说。

  通过海外并购获得核心技术,还可以获得知识产权,扩大应用领域,提高开发能力,带动关联业务发展。陈爱莲举例说:“镁瑞丁拥有行业内尖端的镁合金研发和加工技术,镁瑞丁进入到万丰集团之后,带动了集团原有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镁瑞丁已为集团贡献利润超2亿元人民币。”

  对于银亿股份这家房地产公司,海外收购是其顺利实现多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在收购美国ARC之后,银亿股份获得了气囊气体发生器领域的核心技术,并在国内占有了稳定的市场。

  从技术应用到研发引领,能“用”也要能“研”。

  “并购耐世特之后,中航汽车面对全球市场,在不同地区规划了详尽的研发布局,包括在中国建立‘核心’研发中心,让中国研发团队引领耐世特管柱式和有刷式电动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赵桂斌说。建立这样具有原创开发能力的研发中心要经过多年的努力,要得到技术授权、试验计算能力的逐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核心技术应用到原创开发引领的转变。

  同样,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收购汽车天窗供应商英纳法之后,组建了中国上海研发总部和北京研发中心,使得英纳法的技术研发能力实现了大幅提升,这对推动北汽先进汽车天窗技术应用和产品可靠性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市场之机:资源渠道互补 规模有效扩张

  “高端产品做出来,除几家自主品牌少量应用外,无法与更多的合资或外资品牌配套,出口难度就更大了。”在过去的采访中,这样的抱怨并不少见。

  长期以来,自主零部件企业高端客户、海外客户配套一直难以突破。通过海外收购则是一种很好的市场升级与高端配套的扩张方式,是自有市场渠道与海外市场渠道的整合与互补。

  得益于2015年奥特佳对空调国际集团的收购,南京奥特佳(南京奥特佳和空调国际集团为奥特佳旗下两家主要子公司)今年业务量也快速提升。南京奥特佳通过空调国际集团的全球销售网络与大众汽车德国总部、通用汽车美国总部、印度塔塔汽车等都建立了联系并洽谈潜在配套项目。

  “南京奥特佳今年可以实现超过20%的营收增长。”南京奥特佳总经理钱永贵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

  中航汽车旗下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实现了紧密合作共成长。赵桂斌表示,中航汽车收购的瀚德汽车与中航密封件业务,耐世特与中航转向业务,均实现了互补和资源共享。收购五年来,耐世特中国区业务从1亿美元起连续翻番,预计未来还将保持高速发展。

  海纳川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并购英纳法丰富了北汽集团和海纳川的产品线,拓展全球销售网络。英纳法国际化运营的成熟经验也被引入海纳川,助推海纳川的国际化进程,提升海外形象。渠道的有效整合带来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影响力的提升,必然发挥1+1>2的效应。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大型企业仅占9%,期待融入国际市场、持续规模有效扩张的企业不在少数。

  从规模上看,华域汽车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海外收购的大赢家。2015年12月底,华域汽车旗下延锋汽车饰件已基本完成对江森自控内饰业务的全面整合,延锋内饰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内饰供应商。今年上半年,华域汽车营收达到613亿元人民币,其中延锋汽车饰件营收达到429亿元人民币。

  在汽车橡胶零部件市场,中鼎股份尽管拥有较大的市场,但产品高端化发展和国际配套曾一度陷入困境,由此中鼎股份加强了国际整合能力,提高对下游产业的影响力。从2008年开始,中鼎股份先后并购美国MRP、BRP公司,以及美国高端油封供应商COOPER公司,2012年之后又收购美国ACUSHNET公司、德国KACO和WEGU公司。中鼎股份的营收额也因此增长至去年的65.4亿元人民币,其海外营收比重超过一半。

  意外之喜:人才大丰收

  海外收购获得的不仅是技术、渠道和市场,更重要的是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优秀人才的合理运用在零部件企业海外收购以及收购之后国内外资产整合的过程中相当重要。

  付于武表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海外并购在战略布局、资本运用等方面相比前些年更娴熟,也更善于采用国际化的人才经营海外资产,比如天海集团并购荷兰轮毂电机公司,其中资本运用非常复杂,需要了解国际法务等相关问题的国际化团队来接盘。而收购后要保留被收购公司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同时充分协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保证收购后团队之间的顺利融合。

  “收购和管理耐世特,让来自中国的企业管理人员有机会和全球一流企业共同成长。”赵桂斌对记者说。兼任耐世特全球CEO的赵桂斌带领耐世特走过了营收、利润高速增长的五年。在这一过程中,还培养了耐世特全球COO柳涛这样来自中国的适应全球市场的国际化管理人才。

  的确,海外并购让中国的优秀管理人才有了更多的学习和施展能力的空间。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是中国零部件企业走向全球高端市场的关键。

  “选对人、搭平台。”赵桂斌说。收购之后整合企业要做到良才善用,能者居之,做全球化企业,实施全球化竞聘。要建立培养人才不断上升的平台,耐世特在中国建设研发中心的过程中,就派遣耐世特海外研发人员在研发中心任职重要领导岗位,引入海外成熟的管理体制和研发理念。

  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把海外并购、资产整合作为培养企业高端化人才的机会。今年4月,记者参观了均胜电子位于宁波的均胜普瑞工厂,来自德国的几位专家在现场指导设备的安装和生产工作。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剑峰表示,均胜电子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已经成为常态,这是企业全球化发展最重要的表现。

  海纳川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北汽将英纳法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平台,并将培养的成熟国际化人才反哺到北汽集团和海纳川的发展中。北汽选派高素质、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到英纳法公司轮岗交流,涉及人力资源、财务、审计合规等十余个专业管理领域,在打造北汽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的同时,也支持了英纳法迅速增长的人才需求。更多相关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业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汽车零部件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汽车零部件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