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17年互联网金融市场分析及趋势预测

  回顾2016年,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成果可以发现,监管、Fintech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区块链者全年的发展关键词。展望2017年,互联网金融将继续在严格监管下前行,收益下行、平台数量减少的同时,行业蛋糕越做越大,在这个过程中,转型和科技或将继续维持相当的热度。2017年互联网金融市场分析及趋势预测如下:

2017年互联网金融市场分析及趋势预测

  2016互联网金融市场回顾:五大关键词

  关键词1:后监管时代

  自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开始到2016下半年,互金监管法规的正式出台,一年多时间里,多达十几个监管政策的推出,让上千家互金企业应接不暇,合规更是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主基调,这也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式进入后监管时代。一时间,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进入转型快车道,行业内众企业平台纷纷探索未来发展新思路,有的通过跨界合作,寻求转型机会;有的则积极拥抱监管,力求合规发展升级。

  以沪上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国金宝为例,平台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方面积极主动和金融监管部门做好沟通,厘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边界和红线,确保运作符合国家法律规范;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平台安全保障建设,建立了融合线下风险控制与线上大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的安全保障机制。贯穿于风险管理、法律规范、账户安全、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等各个方面,逐一击破互联网金融平台行业风险,最大限度的保障底层资产的优质性和安全性,为投资者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护屏障。

  关键词2:Fintech金融科技

  2016年,Fintech概念逐步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重点关注的热词。Fintech顾名思义就是金融科技,很大程度上是指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尖端技术来进行金融服务的底层架构和要件组合,最终形成一套既能够辅助目前主流的传统金融业务逻辑,又能够产生自己独特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的一种科技性很强的金融方式。随着互联网金融后监管时代的来临,金融科技的概念无疑让人们看到了改变当下金融市场问题的希望,而如何厘清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区别与联系也成为了行业平台及从业人员下一步工作的关键。

  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业内大概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壮大,互联网金融位置或将被取代;而以国金宝相关研究员为代表的另一种声音则认为,金融科技是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优化与升级。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之下,传统金融机构并不能覆盖所有金融消费人群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通过将传统金融模式融入互联网元素,已经完成了一次金融裂变,初步实现对用户的教育。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未来势必需要融入更多科技元素促进金融的精细化运作,助力中国普惠金融改革及经济体系完善。

  关键词3:数字普惠金融

  如果说,“普惠金融”是立足在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基础上,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那么,数字普惠金融则是“互联网+普惠金融”,指通过互联网技术驱动,使金融服务惠及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通过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而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在近几年的发展,使中国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进步十分突出。目前,国内正在进行中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创新热潮正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表现之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范围和效率,征信系统的完善、大数据风控的实施,更有利于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和精准性。

  关键词4:消费金融

  近几年,我国消费金融取得显著成绩。自2010年银监会批准成立首批4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以来,2016年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了从试点到设立常态化的跨越式发展。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消费金融公司已有15家,行业平均单笔贷款金额0.86万元,5000元以下的贷款笔数占整个贷款笔数的60%,真正践行了普惠金融。 近几年,我国消费金融取得显著成绩。因此,2016年也被认为是消费金融大爆发的一年。

  然而,看起来充满勃勃生机的消费金融行业,实际上也潜伏着重重风险。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消费金融的第一重风险来自于征信领域,国内个人信用记录缺失会使得消费金融相当一部分受众群没有信用信息,由此带来的征信难度便可想而知;其次,部分消费金融机构仍采用传统风控模式,使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此外,消费金融中的许多现金贷业务,无抵押无担保现象严重,脱离了消费场景,导致平台坏账频发。由此可见,未来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将集中在对征信、风控以及消费场景的把控之上,缺乏上述要素的从业者,将被淘汰。

  关键词5:区块链

  区块链是脱胎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机制。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而之所以名字叫做“区块”链,顾名思义,是因为区块链存储数据的结构是由网络上一个个“存储区块”组成一根链条,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随着时间推移,这条链会不断增长。这项技术又被成为上帝协议,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无需中间人介入的匿名交易,既可以保护交易双方的隐私,又能有信用保障。目前,区块链正在全球范围内酝酿新一轮投资和研发大潮。随着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相继在区块链领域战略布局,2017年区块链的应用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7年互联网金融市场趋势预测:

  1、监管:继续收紧

  2016年,监管政策密集,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出台,合规成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首要原则和基本任务。

  这一趋势在今年料将得到延续。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在2017年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十项主要任务。其中,“金融风险”任务的次序从去年的第五条提到了今年的第三条,即将防范金融风险置于金融创新之前,央行对“金融市场”的要求亦从创新发展改为平稳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合规落实年。1月1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表示,针对P2P网络借贷平台涉及法律制度较复杂、所涉利益关联方较多的现状,其编写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例》即将出版发行。

  2、平台:大浪淘沙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减少了985家,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维持逐级减少的走势。

  今年,互金平台退出潮很可能延续,且退出速度和数量超越去年。由于平台整改的脚步尚未停歇,网贷之家预计2017年网贷行业运营平台数仍将进一步下降,具体下降速度取决于备案及合规情况,若按目前下降速度测算,2017年底或将跌至1200家左右。

  3、规模:或将翻番

  在强监管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合规平台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但另一方面,随着用户习惯的培养和技术进步,整体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大,资源更多地向优质平台集中。

  近日,零壹财经发布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报告》显示,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翻番,保守估计将达到2万亿。

  而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0638.72亿元,相比2015年全年网贷成交量(9823亿元)增长了110%。在2016年,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接连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两个大关,单月成交量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2016年“网贷双11”单日再次突破100亿元,实现了116.07亿元,这一系列的成绩都反映了P2P网贷行业仍然获得大量投资人青睐的事实。按目前增长态势,预计2017年全年网贷成交量或超过3.2万亿元。

  4、战场:金融科技

  2016年是金融科技取得突飞猛进的一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支付、智能投顾等热词频现,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微众银行、宜信等机构纷纷加大技术开发力度,预计这些领域将继续成为2017年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战场。

  在监管政策趋紧,经济大环境欠佳、风险资本收缩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流量价格暴涨,红利期接近结束,以场景为驱动的金融科技类公司正在陷入一场残酷的流量保卫战,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和流量管理。

  5、收益:继续下行

  对于投资者而言,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当属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优质资产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P2P理财收益率在过去的3年里整体下行,2017年料将继续延续下行趋势。

  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2016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显示,2016年网贷行业总体综合收益率为10.45%,相比2015年网贷行业总体综合收益率下降了284个基点。整个2016年综合收益率延续2015年整体下行的走势,强背景平台由于安全性较高,受到越来越多投资人的资金涌入,使得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持续下行。

       以上就是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2017年互联网金融市场分析及趋势预测,如果想了解更多行业市场信息,可查阅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互联网金融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互联网金融行业标签

宇博产业研究院

宇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5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