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品类销量都在稳步上升。据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达到14605.6亿元。报告大厅分析,随着家电下乡产品将陆续进入更新期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挤压行业利润,2017年白电内销需求有望提振,龙头企业运营效率将进一步提升。2017年家电行业市场分析如下:
2016年家用电器行业运行情况: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
1、生产情况
2016年家用电冰箱累计生产9238.3万台,同比增长4.6%;房间空气调节器累计生产16049.3万台,同比增长4.5%;家用洗衣机累计生产7620.9万台,同比增长4.9%。
12月当月,家用电冰箱生产711.5万台,同比增长7.2%;房间空气调节器生产1462.2万台,同比增长13%;家用洗衣机生产717.5万台,同比增长8.5%。
2、销售情况
2016年,家电行业产销率94.9%,较2015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累计出口交货值372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9%。
12月当月,家电行业产销率96.2%,较2015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304亿元,同比增长8.6%。
3、经济效益
2016年1-12月家用电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605.6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8%;利润总额1196.9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0.4%。
2017年国内家电行业趋势:厨卫、生活电器将继续驱动整个行业增长
1、厨卫、生活电器将继续驱动整个行业增长。今年国内家电整体销售规模将达到约1640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白色电器、黑色电器、厨卫电器、生活电器分别增长0.5%、5.4%、9.9%、11.9%。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因而厨卫和生活电器的增速远高于传统家电。
2、各种零售渠道将加速融合,“线上+线下+物流+服务”的模式正在改变市场,而电商企业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打通线上与线下,将二者结合起来。
3、成本上升、产品升级。2016年下半年以来,钢、铜、铝等原材料成本都大幅上涨30%以上,劳动力成本也在飙升,这些都导致家电企业利润被大幅压缩。与此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对高端化家电的需求大大增加,家电企业需要加紧产品升级换代,走高端化路线。
4、智能家居生态圈将渐成主流。智能家居生态圈基于物联网技术,统筹硬件、软件和云计算平台,实现远程遥控、电器间互联互通、自我学习等功能。中怡康认为,随着智能电视渗透率超过90%,智能白电渗透率也超过20%,智能家居生态圈将逐渐成为主流。
5、健康概念日益深化。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追求的提高,如何保障健康将越来越成为设计家电产品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饮食保健、家居环境、个人护理等领域的家电产品或功能将成为消费热点。
6、家电企业将逐渐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家电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将加速,未来将形成一套集研发、制造、销售、用户交互、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生态系统。
7、“硬件+服务”时代将全面到来。未来的家电企业将不再是单纯的硬件销售者,而是既销售硬件又销售服务,甚至以销售服务为主,这一点在智能电视领域已经表现得尤为突出,未来将成为整个家电行业的重要特点。
2017年国内家电行业前景:家电下乡产品有望释放更新需求
需求端:前期家电下乡产品有望释放更新需求
从2007 年底开始试点的家电下乡政策曾激发了可观的农村需求,带来家电内销量的快速增长,未来将逐步进入更新期,在近期草根调研中也存在相关反馈。我们估算家电下乡期间各大家电品类的销量,并假设经过一定使用年限后的更新率,来估算未来的更新需求以及对内销量的带动。结果表明,家电下乡销售的白电产品将从2017 年开始进入更新高峰,其中2017 年对冰箱的拉动作用最显著,达到10.9%,洗衣机和空调次之,分别为5.5%和4.3%,而彩电的更新需求已经释放,增量不明显。二次购买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品质更好的一线品牌,天然存在消费升级的倾向,因此对龙头更加有利。
成本端:原材料价格上涨,龙头转嫁能力强
去年四季度以来,大宗原材料价格、包材价格和运费普遍上涨。考虑到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环保核查趋严,成本上涨的趋势在短期内或难改变。
由于竞争格局较好,家电龙头具备一定的成本转嫁能力。目前终端价格上涨尚不明显,预计将在一季度逐步体现,反映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滞后。全年来看,毛利率受到的压力呈现前高后低。考虑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很难将成本上涨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但是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经营效率的提升,龙头企业有望保持稳定的毛利率水平。
2017-2022年中国家电产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2017年家电下乡产品将陆续进入更新期,有望托住白电内销需求,同时消费升级的趋势有利于龙头;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上涨挤压行业利润,龙头拥有更强的成本转嫁能力和更高的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