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近美洲市场“反倾销”调查和相关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我国汽车轮胎行业出口又遭遇“红灯”挡道。目前,已有美国、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等一批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轮胎产品陆续开展“反倾销”调查,以及相关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
根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和反补贴协议的规定,一旦某成员国确定了其他成员国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并且该行为对进口成员国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威胁,或出口国政府向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即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额外的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使其不能低价出售。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协议是对被调查国外贸出口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贸易壁垒。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轮胎产业对外依存度很高,每年约四成以上的轮胎产量要靠出口来消化。正因如此,一旦启动反倾销调查,对出口比例较高、产能过剩的我国汽车轮胎企业而言,就是雪上加霜,出口量就会明显减少,甚至对轮胎企业的后续发展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41家重点会员企业共生产汽车轮胎21171.91万条,其中出口轮胎量为9067.9万条,出口占比达42.8%。由于双反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上述41家企业完成出口轮胎交货量同比减少1.43%,完成出口轮胎交货值295.6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9.66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由于今年美国“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国汽车轮胎行业已有6家企业关门和倒闭,9家企业轮胎项目因资金、环评和土地等问题而停建,8家企业亏损面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