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我国诞生。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教授王浩华研究组,近期在基于光子和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在光学体系方面,研究团队在2016年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操纵的基础上,利用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在超导体系方面,研究团队打破了之前由谷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公开报道的九个超导量子比特的操纵,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并在超导量子处理器上实现了快速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相关系列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和《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相干叠加原理,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计算能力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可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一台操纵50个微观粒子的量子计算机,对特定问题的处理能力可超过超级计算机。量子计算技术主要通过发展高精度、高效率的量子态制备与相互作用控制技术,实现规模化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由于其巨大的潜在价值,欧美各国都在积极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同时,谷歌、微软、IBM等大型高科技公司也强势介入量子计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