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劳发〔2006〕12号
各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劳动局,各聘用外国人及台港澳居民的用人单位: 近年来,我市的外国人及台港澳居民就业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着外国人和台港澳居民来威就业数量的增多,其就业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的聘用外国人或台港澳居民的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及时申请许可手续;二是有的用人单位所聘用的外国人不符合《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第六条“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是特殊需要且国内暂缺适当人选”的规定,出现了雇用外国人从事一般劳务的情况;三是有的用人单位不为台港澳居民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侵犯了他们的权益等。 与此同时,我市在外国人就业手续的办理上也出现了多头代办、相对混乱的现象,给全市外国人就业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一是大部分代办组织和个人以营利为目的,收费标准不统一,服务效率和质量不到位,不能向外商宣传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多头代办,在原来外商直接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的程序上增加了中介环节,人为地造成了工作程序的混乱;三是由于多头代办导致作为主管外国人就业工作的劳动保障部门同外商和企业交流不畅,不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外商在威的就业情况、服务需求等,给管理服务工作带来困难,久而久之,外商一些需要劳动保障部门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威海对外开放形象。 近日,国家劳动保障部和省劳动保障厅相继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认真查找外国人及台港澳居民就业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全面优化投资软环境,省厅还特别要求我市要认真贯彻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劳办发〔1996〕65号)中,“统一由劳动保障局受理申请,报省厅签发就业许可证和就业证,再由市劳动保障局向用人单位颁发”的相关规定,全面规范外国人就业手续的办理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外国人及台港澳居民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决定: 一、设立威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外商服务窗口,与局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合署办公,配备专门人员和办公设备,负责为外商和外资企业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劳动合同鉴证、职工流动、外商就业手续报批等规范化、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 二、开展一次外国人和台港澳居民在威就业情况专项检查。全市用人单位聘雇外国人及被派遣台港澳人员,以及在威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香港、澳门人员,凡是尚未办理相关就业手续的,要于4月30日前到市劳动保障局外商服务窗口补办《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外国人就业证》和《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证》,逾期不办的,劳动保障部门将依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和《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全面规范我市外国人就业手续办理工作。为根本扭转当前外国人就业手续办理方面的混乱局面,准确掌握外国人在威海就业的基本情况,及时解决外国人在劳动保障方面遇到的问题,自4月20日起,市劳动保障局将正式实行来威就业外国人情况登记制度。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全市外国人就业手续的审核和统一向省厅送审工作。文登、荣成、乳山三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本市外国人就业手续的审核及统一向市局送审工作。市直、环翠区、高技区以及经技区范围内,凡是申办《外国人就业许可证》的,必须由本单位工作人员持单位介绍信及相关材料到市劳动保障局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窗口办理;申办《外国人就业证》的,必须由外国人本人持有关材料到窗口办理。文登、荣成、乳山三市范围内外国人可按上述程序直接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办,对其他代办的中介组织和个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律不再受理。文登、荣成、乳山三市劳动保障局要明确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四、建立外资企业劳动保障工作服务联动机制。对外商和外资企业遇到的劳动保障方面的问题,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落实到相关市区或单位,限期提出答复意见;对同时涉及几个科室、单位的,组织共同协商解决;暂时不能办理或需要较长时间办理的,要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争取外商的理解。 五、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各市区要结合实际,建立与外商沟通的长效机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倾听外商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整改。要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使每一个外商都能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专门的外商服务窗口,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简政放权,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外国人就业手续的办理上,推行提醒式服务。根据所登记信息,在《外国人就业证》到期前一个月,劳动保障部门将及时提醒办理延期手续,避免因疏忽而带来的各种麻烦等。 做好我市外国人及台港澳居民就业管理服务工作是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劳动保障部门转变职能,切实为外商和外资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树立政府为外商服务良好形象的具体体现。各市区、各相关单位要认真落实通知精神,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我市外国人和台港澳居民就业管理服务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