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间,天津大学焦魁教授带领的电化学热物理实验室研究团队在《自然》发表了篇幅达9页的展望文章,为新一代超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发动机理论与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氢能社会布局的重要一环,燃料电池装置开发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其性能的提升。依据世界各国对燃料电池提出的发展规划,在未来十年左右,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计划提升至6-9千瓦每升,但目前水平距离预期性能指标仍有较大差距。焦魁教授团队基于其强大
7月14日晚间,天津大学焦魁教授带领的电化学热物理实验室研究团队在《自然》发表了篇幅达9页的展望文章,为新一代超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发动机理论与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
作为氢能社会布局的重要一环,燃料电池装置开发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其性能的提升。依据世界各国对燃料电池提出的发展规划,在未来十年左右,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计划提升至6-9千瓦每升,但目前水平距离预期性能指标仍有较大差距。
焦魁教授团队基于其强大的模型预测体系与丰富的产学研转化经验,结合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在国际顶尖刊物上首次对下一代超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未来发展路线进行了权威解读及展望。展望针对燃料电池中涉及的多尺度电化学、热物理过程,结合能源材料领域最新成果,对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双极板等核心部件的发展路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