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社会信用缺失,我市把全覆盖、重共享、严惩戒贯穿信用信息管理全过程,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步伐。 切实完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我市全面建立涵盖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四大主体的“信用户籍”。在企业信用信息方面,我市进一步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各部门收集的企业市场准入、纳税、信贷、合同履行、产品和工程质量、进出口等相关信用信息等进行记录,搭建企业信用管理信息平台。在个人信用信息方面,积极开展和推进公务员个人信用试点工作,将公务员基础信息、岗位职责、社会公德等方面内容具体细化,在市人社局网站开设“公务员信用信息查询”平台,通过连接各部门的局域网实现公务员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在事业单位信用信息方面,继续完善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所有业务均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网站办理并及时公告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开展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信用评价,对不诚信、不合规的支付操作,在财政支付系统中记录在案。积极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实现了对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统一采集、统一管理。 加快推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整合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信用信息系统资源,加快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努力打破信用信息碎片化、部门化、无序化问题,消除信用信息“孤岛”。依法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级管理,确定查询权限,促进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公开透明、可查可核,逐步实现多部门、跨地区、跨领域信用信息联享联用,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大力促进信用信息运用,探索出台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利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实现联动惩戒,运用诚信红黑名单制度,把恪守诚信者列入“红名单”,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分别给予激励和惩戒。对失信行为较集中的领域,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开展专项整治。对诚信企业,在行政许可审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评优评先时享受重点支持和优先办理。积极探索从行业分类监管、重点领域专项监管、跨部门联动惩戒三个层次,推进有关部门在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中广泛应用信用审查、信用承诺和信用报告。
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反癸烯基三氟硼酸钾行业市场现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