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高铁、发动机、桥梁等的力学承载结构材料,都是由材料的不同性能而发挥着关键作用。众所周知,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了材料的宏观物性及其功能;而材料的微观结构则是由组成原子之间空间排列的晶体结构所决定。如何了解调控原子之间的晶体结构,是材料微观结构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科学前沿。由于原子间的排列距离大约为2—3埃(0.2—0.3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因此如何从物理上能够看到原子,探索原子或其团
大飞机、高铁、发动机、桥梁等的力学承载结构材料,都是由材料的不同性能而发挥着关键作用。众所周知,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了材料的宏观物性及其功能;而材料的微观结构则是由组成原子之间空间排列的晶体结构所决定。如何了解调控原子之间的晶体结构,是材料微观结构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科学前沿。
由于原子间的排列距离大约为2—3埃(0.2—0.3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因此如何从物理上能够看到原子,探索原子或其团簇在外力作用下的演化规律,并在亚埃尺度精确操控由原子组成的结构材料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由北京工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组成的“材料弹塑性微观机制研究团队”经过13年不懈的努力,发明了国际上该领域独有的“原子尺度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系统”和相关技术,为解决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