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王立彬)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场硬仗,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首战成功,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实现重大转变,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走向优化,玉米产业竞争力开始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有关负责人23日在此间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总体情况部门联合新闻通气会上说,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2016年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地方和相关各方面共同努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首战成功,实现了玉米价格形成机制的重大转变,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了玉米产业健康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改革成效显著。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周冠华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场硬仗。粮食系统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鼓励支持加工、饲料企业入市收购,引导多元主体积极跟进,解决“无人收粮”难题;多措并举扩大收储能力,确保“有仓收粮”,东北地区准备收储能力2100亿斤,较好满足了秋粮收购需要;积极协调落实收购资金,确保“有钱收粮”。据银监会数据,截至今年4月末,银行机构累计向中储粮、中粮等大型央企发放东北地区玉米收购贷款341.87亿元,向地方国企发放91.06亿元,向民营企业发放195.02亿元,向个体工商户发放22.88亿元,覆盖储备、加工、购销贸易等各类型粮食企业,为统筹利用多元主体收储能力提供了资金保障。截至4月30日,东北地区新产玉米累计收购2038亿斤,收购工作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