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省农业厅组织国家甘薯(红苕)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安县花荄镇兴隆村召开“绵紫9号”高产示范片现场测产验收现场会。现场收挖测产表明,由市农科院引进培育成功的“绵紫9号”新品种紫薯田间表现优良,亩产量在3850公斤左右,按当前市价保守估算亩平产值近万元,成为当前全省产量最高的紫薯品种。
为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步伐,大面积提高全国甘薯产量和种植效益,从2009年起,
11月6日,省农业厅组织国家甘薯(红苕)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安县花荄镇兴隆村召开“绵紫9号”高产示范片现场测产验收现场会。现场收挖测产表明,由市农科院引进培育成功的“绵紫9号”新品种紫薯田间表现优良,亩产量在3850公斤左右,按当前市价保守估算亩平产值近万元,成为当前全省产量最高的紫薯品种。
为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步伐,大面积提高全国甘薯产量和种植效益,从2009年起,农业部在川西北甘薯主产地区启动了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为此,省、市农科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从全国各地引进推广了20多个甘薯新品种,分别在涪城、游仙、三台、梓潼、盐亭五个甘薯主产区建立了五个甘薯新品种引进示范园,重点从品质和效益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全市薯农种薯收入。
在兴隆村开展的收挖测产现场,测产专家按照不同长势标准,分别在曾道贵等农户种植的紫薯田间随机抽取了五个点位进行测产。通过现场收挖称重表明,五个点位单产最低为3300公斤,最高为4220公斤,平均算下来为3849.9公斤。据种植农户曾道贵介绍,这个紫薯品种是他今年5月25日栽插的,每亩用了35公斤硫酸钾肥料。在种植方法和投入成本上,与普通品种红薯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收入却是普通品种红薯的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