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每天傍晚5时许,崇明县港沿镇惠军村的128盏新路灯自动点亮,这里成了沿河一带唯一的“光明村”。左右邻村居民路过,好生羡慕,因为崇明岛上大部分农村还没有路灯,更别说深入村巷的入户道路照明了。这个春节,惠军村1800多村民起早贪黑、出门回家,不再靠星月和手电了。
惠军村南临一条河,2007年时河边主路装起了一溜路灯,共68盏。但纵深方向的入户道路,也就是二三十条“弄堂”里,近800户
冬春交替,每天傍晚5时许,崇明县港沿镇惠军村的128盏新路灯自动点亮,这里成了沿河一带唯一的“光明村”。左右邻村居民路过,好生羡慕,因为崇明岛上大部分农村还没有路灯,更别说深入村巷的入户道路照明了。这个春节,惠军村1800多村民起早贪黑、出门回家,不再靠星月和手电了。
惠军村南临一条河,2007年时河边主路装起了一溜路灯,共68盏。但纵深方向的入户道路,也就是二三十条“弄堂”里,近800户人家仍没法借光,其中最深的小巷子约400米,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村支书邱永揆告诉记者,由于村里青壮年大都外出工作,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孩子,夜间出行不方便也不安全。
去年,惠军村与上海科学院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结识”,科研人员开始现场调研,设计照明解决方案。院长钮晓鸣发现,村里新装路灯最好不拉线排线,要开开关关全自动,而且免于日常维护。于是,他们采用了绿色节能的太阳能LED照明形式,针对农村适用性来研发。连路灯的几种外观也进行“公示”,供村民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