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家着力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工业结构加快调整,钢铁、有色等产业集中度提高,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产量成倍增加,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 循环经济发展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取得初步成效,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达到19.1%。投资过快增长势头继续得到抑制,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林牧渔、涉农产品加工、设备制造、运输等行业投资增幅扩大,一些地方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3.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外贸进口和出口双双超过3000亿美元。价格涨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社会事业领域特别是农村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增加,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有近2200万城市居民和500多万农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城镇新增就业59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66万人。 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今年全国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粮食价格趋降、农资价格上涨和自然灾害偏重,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仍不合理,在一些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抑制的同时,另外一些领域又出现了新的无序建设;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增势依然较猛;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企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黑色和有色金属矿等采掘业利润大幅增长,而建材、电力、机械、电子行业利润下降较多;金融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农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 据有关方面分析,今年上半年,整体市场形势基本上处于相对正常的运行状态。下半年,生产资料供求形势将缓解,价格涨幅有望回落;房地产价格涨幅将继续回落,但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从能源市场看,供求状况趋于好转,价格涨幅有望回落。上半年全国原煤、发电量、成品油等主要能源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由于工业生产增速、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增速低于上年同期,能源需求增速也开始回落,3月份之后电力、煤炭供求紧张状况有较大缓解。虽然能源供求呈缓解趋势,但由于尚未实现根本性好转,加之受国际价格上涨影响,能源价格继续攀升,其中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原煤出厂价格涨幅仍然较高。5月份煤电价格联动方案实施后,电力价格上涨势头加快。下半年,能源供求形势将有较大缓解,能源价格涨幅有望回落。二季度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增速虽有所回升,但由于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的大幅回落,工业生产增速进一步回升的动力不足。预计三季度工业生产增速会稳中略降,四季度回落速度将有所加快。工业生产增速的回落将带动能源需求增速回落。从新增供给能力看,2004年以来,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电力、煤炭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预计下半年新增装机容量将在4000万千瓦以上,新增煤炭生产能力4500万吨左右。在能源需求增速回落,能源供给能力继续较快增长的情况下,能源供求紧张矛盾将得到较大缓解。其中,电力供求全局性短缺的局面将转为季节性、时段性和区域性的供求紧张,7、8月份夏季用电高峰后电力供求紧张状况将得到明显缓解。预计全年发电量增速将同比增长12.5%左右,比上半年增速有所降低;煤炭供求形势总体趋好,但安全生产形势仍是影响供求状况的最主要因素。预计全年原煤产量同比增长8.5%左右,增速呈回落趋势。如果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能有所改观,由于需求增速回落,原煤价格涨幅将比上半年有所回落,尤其是流通环节价格涨幅回落速度会更快一些。从国内石油生产、消费、库存和进出口看,下半年国内石油市场总体会保持供求平衡。虽然上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上调,但国内成品油价格仍明显低于国际水平,预计下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仍将维持在高位。 从石化市场看,生产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增速将有所趋缓。上半年,石化产品生产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1-6月,全国石化全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09.2亿元,同比增长30.4%;产品销售收入14816.8亿元,同比增长35.4%;利润总额1714.7亿元,同比增长37.3%;进出口贸易总额940.7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1565.2亿元,同比增长36.5%。尽管石油化工产品需求保持在较高位置,但石化产品价格呈现出向下的趋势。6月份以来,全国石油和化工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向下趋势逐渐显现。5月份,协会重点跟踪的146种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价格较上月下降的达到78种,占53.4%。6月份,尽管油价再攀新高,但产品价格继续保持下降势头,下降的产品达40种,占47.9%。下半年,由于面临需求增速减缓,价格向下的趋势,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尽管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局面,但增速将趋缓。随着国家宏观调控逐步到位,房地产、电子电器、汽车、建材等下游行业增速放慢,为这些行业配套的化工产品的需求将会下降。国外发达国家采取“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保护主义措施,使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阻,国外需求下降。同时,受能源、原材料瓶颈的制约,特别是电力供应紧张,使生产成本趋高;以油为原料的有机产品、合成材料等保持高价位,使化学工业继续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调整,从而导致化工增长速度将有所放慢。 从钢材市场看,产能增加较快,价格稳中趋降。上半年,全国钢材产量增长较快,全国钢材产量累计达到1.73亿吨,同比增加了25.9%;累计进口钢材1322万吨钢材,同比下降了26.5%;出口钢材累计达1157万吨,同比增加了154%。由于供给快速增长,4月份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下降。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4月1日的138.58点下降到7月15日的118.28点,下降了14.6%。其中,热轧卷板和冷轧薄板价格下降最为明显,热轧卷板价格指数下降了25.3%,冷轧薄板价格指数下降了20.7%。下半年,钢材市场供过于求的态势将有所加剧,价格将稳中趋降。随着近年来钢铁行业投资的较快增长,钢铁产能也处于快速增长过程中,仅根据上半年的产量推算,已经达到全年产钢3.5亿吨的生产水平,而下半年还有新的生产能力投产,产能快速增长将使市场供求状况发生变化,供过于求的态势将有所加剧。尽管由于钢材价格的持续下跌,一些钢厂不得不减产或者提前安排停工检修,一大批小高炉、小炼钢厂、小轧钢厂则停产停工,但是这对钢材供给的影响很有限。经济强劲增长使国内钢材有效需求有了厚实的基础。但是,国际钢材需求由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变缓,增幅有所下降,导致欧洲和北美成品钢材库存过高,对我国钢材需求将有所下降。从成本方面看,钢铁成本高位运行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这也限制了钢材价格继续下降。综合各种因素,预计下半年钢材市场供过于求的趋势将有所加剧,钢材价格将保持稳中趋降的态势,不排除部分品种出现一些小幅度的上涨,但不会出现2004年下半年那样的大幅反弹。 从房地产市场看,调控措施初见成效,价格涨势趋稳。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但施工面积增速回落的幅度逐月缩小,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速逐月增加,经济适用房与普通住房投资比例继续下降。各类住宅除经济适用房价格涨幅小幅上升外,包括二手房价格,涨幅均有所回落。上半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23.5%,同比回落5.2个百分点;二季度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0%,比一季度涨幅回落1.8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预计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全年投资增幅将在20%左右。房地产供求形势将进一步改善,下半年房地产价格涨势将趋稳。 从汽车市场看,供求继续保持增长,车价小幅下降。上半年,汽车产量逐步回升,需求稳步增长,价格小幅下跌。1-6月,全国汽车产销实现185.17万辆和18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8%和10.55%。产量方面,二季度各月同比实现正增长,特别是6月达到36.73万辆,同比增长21%,为历史最高水平。销售方面,上半年各月销量呈明显回升势头,二季度月均同比增速为26%,较一季度提高近30个百分点,6月份销量继3月后再创单月销量历史新高,实现37.55万辆,同比增幅达到48.66%。进出口方面,由于落地完税政策实施、国产车替代效应增强和经销商数量减少,使汽车进口呈现较为明显的下滑,上半年共进口6.06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31%。但是,汽车出口却继续保持高增长,上半年共出口汽车1.27万辆,同比增长181%。上半年车价整体呈小幅下降态势,但基本保持稳定。6月末汽车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为86.99,较年初下跌1.08%,较一季度末下跌0.9%。今年下半年,尽管有油价高位运行等因素存在,但由于收入增长带动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车市的支撑作用依然强劲、新车型不断推出,以及部分由于价格原因导致的持币待购需求的继续释放,下半年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销量同比增幅为12%—14%。从产量方面来看,由于经销商库存有所降低、需求不断回升,各大厂商将会继续扩张产能,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10%。由于国内钢材价格明显下跌,汇率调整也使进口铁矿石、钢材、零部件等价格有所下降,厂商的成本压力会有所减弱,此外由于销售淡季和节假日集中等因素存在,今年下半年车价降幅会高于上半年,预计全年降幅将达到4%—6%。 从消费价格看,上半年温和上涨,预计全年涨幅在3%以内。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3%,其中翘尾因素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1个百分点,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上半年物价运行的突出特点是: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明显回落,成为影响CPI涨幅回落的关键因素。服务价格涨幅继续扩大,成为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力量。一般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小幅下降,降幅趋缓。在8大类商品价格中,居住价格涨幅最大,上半年累计上涨5.7%,涨幅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下半年,如果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得当,没有重大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继续温和上涨,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下半年,粮食价格稳中趋降仍是影响CPI涨幅回落的重要因素。随着夏粮丰收,粮食供求矛盾继续缓解。从秋粮情况看,受各种扶持政策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增加,预计增加2%以上。入夏以来,虽然部分地区气候变化有些异常,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利于粮食生产的洪涝气候,但由于主要不是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对全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增加,粮食产需缺口有望进一步缩小。在粮食需求稳定增长和库存相对充裕的情况下,下半年粮食价格将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受此影响,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将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导致CPI稳中趋降。考虑到下半年翘尾因素进一步减弱,预计下半年粮食以及食品价格同比涨幅略低于上半年,全年在4%左右,拉动CPI上涨约1.4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仍将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服务需求增长。由于去年国家对地方服务价格上调实行“两条线”控制,使由地方政府管制的服务价格调整的部分压力积累到今年,预计下半年公共服务价格的政策性调价会加大,服务价格面临较强的上涨压力。综合分析,如果服务价格全年同比涨幅5%左右,将拉动CPI上涨约1.2个百分点。
当前全国经济形势及市场走势综述
- 2005-08-21 16:06:55上传人:Na**幼稚
-
Aa 小 中 大
New Page 1
今年以来,国家着力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工业结构加快调整,钢铁、有色等产业集中度提高,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产量成倍增加,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 循环经济发展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取得初步成效,经
经济行业标签
报告网所有政策法规是由用户上传分享,未经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报告咨询
- 400-817-8000全国24小时服务
- 010-5824-7071010-5824-7072北京热线 24小时服务
- 059-2533-7135059-2533-7136福建热线 24小时服务
- 邮箱:sales@yuboinf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