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市水产站一行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姜堰区开展大宗鱼类和河蟹养殖技术指导。指导组一行先后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南官河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永趣水产养殖场、凤栖湖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和姜堰区新富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江苏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溱潼镇湖北村河蟹养殖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六、七月份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伴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降雨量增多,鱼、虾、蟹等水生动物食欲旺盛,进入快速生长期。但若管理不善,也容易导致池塘内水质变坏、病害发生和流行。
一要做好水质调控。要密切关注氨氮、亚硝酸盐、PH、溶氧等指标,适时进行改底、解毒,配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来调控水质,培养“肥、爽、嫩、活”的水体。要遵循增氧机“三开两不开”原则,结合塘口溶氧情况,及时开启增氧机,确保溶氧充足、稳定。二要做好饲料投喂。要适当加大饲料投喂量,虾蟹类要逐步提高饲料蛋白含量,增加投喂量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如遇恶劣天气,要适当减少投喂量并添加维生素C、免疫增强剂及抗应激产品,防止水环境突变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水产品发病、死亡。 三要做好病害防控。6月份需要重点关注大宗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溃疡病、烂鳃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和指环虫、锚头鳋、车轮虫等寄生虫疾病;甲壳类蜕壳不遂、河蟹肝胰脏坏死病等等。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良好的水质、充足的营养是预防病害的关键。一旦发病要及时处理,选择国标鱼药治疗鱼病,慎用成分不明的水产用非药品制剂,避免水生动物大量死亡造成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