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通辽市委、市政府将现代中医药(蒙医药)产业链全面推进,建设百亿级中医药(蒙医药)集群,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亟待破解瓶颈问题、薄弱环节,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整体提升通辽市中医药(蒙医药)产业的良好局面,通辽蒙中药产业协会于2023
初夏时节,磐安各地迎来浙贝母丰收季。“采挖时注意不要碰伤鳞茎”“加工温度控制在55℃左右”……5月22日一早,在磐安蹲点调研的浙江农林大学博士生李悦前往新渥等贝母产区,现场了解田间收成,指导贝母烘干加工,给药农们送去科技服务。
中药产业是磐安“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年种植面积8万多亩,总产值约70亿元。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磐安整合县域中药产业创新资源,成立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并与中国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在这项人才机制支撑下,每年10余个团队、30多名博士生进驻磐安,开展中药产业科研活动,提供科技服务。
药材“三分靠种、七分靠收”,产地加工是影响浙贝母品质的关键环节。传统“熏蒸+自然晾晒”的加工法,不仅生产效率低,还影响成品品质。这两年,磐安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驻磐大学科研团队等单位,针对这一产业共性问题开展专项科技攻关,成功研发“55+5”控温贝母加工技术,并迅速推广建成磐康制药等10多家中药材“共享加工车间”。浙贝母加工的工业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较之传统方法提升五六倍,药材品质更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