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因地制宜,以秸秆还田为主,肥料化、燃料化等为辅,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连续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是秸秆直接化利用促进农户节本增效。强化机具保障,加大农用机械补贴力度,鼓励农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购买秸秆还田机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配套用于秸秆还田机具337台套,覆盖13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连续5年超过85%。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有效改良土壤、增加耕地地力,促进节本增效。据了解,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自秸秆还田利用后,水稻亩产由350多公斤增至400多公斤,化肥用量由每亩40公斤减至20公斤,年均节约化肥成本约5万,帮助周边农户秸秆粉碎还田600亩,年增收约2万。
二是秸秆综合化利用实现生态经济双赢。聚焦收运-处理-利用全过程全环节,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燃料化利用,既提升耕地地力、提高土壤碳汇,又大大减少农户负担,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全市共建立秸秆集置点166个,实现有秸秆的村全覆盖,2018年以来,先后建成定海林宝农业专业合作社、沃土兴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3家处理中心,基本实现本岛区域全覆盖,年利用秸秆5000吨,占全市全年秸秆总量的20%,今年已实际利用3500吨,制成有机肥3000吨,燃料500吨。今年建成年处理能力1200吨秸秆的岱山区域性秸秆综合处理中心,即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