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南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陇南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2025-2027》的通知


 陇办发〔2025〕15 号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有关部门,市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省驻陇南有关单位

《陇南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26日

 

 

陇南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度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五个新陇南”目标定位,加快构建“大景区 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全面促进全市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把陇南建设成为大九寨旅游圈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和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力争2027年,全市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过5600万人次,旅游花费突破440亿元,文旅康养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全域景区提质行动

(一)加快品牌创建。持续擦亮宕昌官鹅沟、两当云屏国际慢城等旅游品牌,推进武都万象、礼县祁山三国文化产业园康县青龙山、武都姚寨沟等一批景区、度假区提档升级,丰富武都万象街区等休闲街区运营业态,打造一批A级景区、省级以上度假区、休闲街区。

(二)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武都区、成县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在官鹅沟、青龙山等重点景区、度假区增设停车场及自驾车营地。重点提升通往天池、嘉陵江峡谷群等重点景区的干线公路网络通达能力,开通旅游专线。规范景区标识标牌,完善产品展示、智能导览等功能。开展国家A级景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提高旅游厕所等级。

二、文旅消费扩容行动

(三)丰富消费惠民举措。围绕旅游旺季举办文旅消费活动实行门票优惠计划,推出文旅消费券、消费满减和全年免门票抽奖等消费让利活动支持基层工会赴市内景区开展疗休养活动鼓励职工带薪休假,释放消费潜力。

(四)扩大特色产品供给。引导文化街区、古城古街打造新型文体商旅综合体。鼓励打造老字号特色街区,推出特色早市早茶、晨间游园会等。鼓励旅行社增开银发、研学等热点线路及租车自驾游精品线路,推出小微型客车租赁和景区门票套餐等一站式服务产品。鼓励酒店、民宿推出优质家庭房,优化亲子服务。

(五)培育新型消费场景。大力发展疗愈体验、虚拟现实等新型消费场景,鼓励景区开发无人机、热气球低空游览。丰富万象街区、哈达铺红军一条街等旅游休闲街区业态,举办多主题的沉浸式体验、实景民俗演艺、文创集市等活动,打造新型文旅夜间消费聚集区。

(六)加强骨干企业培育。鼓励培育一批发展能力强的文旅康养骨干企业,参与产业投资、建设与运营。开展文旅市场主体摸底,掌握旅游市场主体总量、规模和结构,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困难。扶持经营稳定、财务规范、成长性好的文旅企业,达到入规标准。

区域联盟深化行动

(七)实化联盟合作。持续强化甘川陕毗邻地区、陕甘宁毗邻地区、陇东南五市旅游联盟,加强东西部文旅协作工作基础。探索建立甘川陕“大熊猫国家公园”、“蜀道文化”、中医药康养联盟等合作机制,开展会议协商、政策互惠、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活动共办等事宜。充分发挥联盟旅行社、文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共享游客信息、广告资源、市场数据等

(八)强化城际合作。力争与昆明、杭州、三亚开通航线,与重庆、西安等地开通专列开发推广“避暑康养”“候鸟式康养”等差异化主题线路实施“依托官鹅沟”“接流九寨沟”“借梯麦积山”“握手冶力关”工程,加强与四川、重庆及省内市州的联动,优化“三日游三省”等精品线路联合打造“环九寨精品游”。

四、康养产业拓展行动

(九)夯实产业基础。推进两当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县及南部山区乡村振兴茶旅融合康养休闲产业带建设,加快武都万象、嘉陵江峡谷群等大景区项目建设,植入理疗、养生业态,打造一批核心康养景区加快康县温泉疗养、宕昌中医药养生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主题康养旅游基地提升张坝古村落、朱家沟村等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及特色民宿服务品质,打造一批特色康养村落。

(十)丰富康养业态。推出“康养 农业/文化/运动”等新兴模式,打造森林疗养、高山避暑等生态康养基地开发文化体验、禅修静心、非遗手工艺体验等文化康养基地引入中医理疗、温泉疗养、药膳养生等医疗康养服务,打造“医养结合”基地建设康养民宿、田园综合体,提供农耕、茶旅融合等特色服务。

(十一)提升品牌影响力。鼓励各县积极申报“中国天然氧吧”等气象生态品牌,提升“生态陇南·康养胜地”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发以中药材、油橄榄、茶叶等为核心的康养商品,形成涵盖养生体验、特色休闲、康养膳食等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

五、智慧旅游创新行动

(十二)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加快A级景区5G网络建设,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扫码识景等智慧化服务。全域打造智能停车场“无感通行 智能导航”系统。3A级以上景区完善安装景区闸机打造VR/AR体验、数字讲解等智能应用场景。持续完善景区“云、网、端”基础设施,打通数字链条官鹅沟、万象街区等景区试点AI机器人导游。

(十三)优化“一部手机游甘肃(陇南)”平台。推动旅游景区、度假区、星级饭店、等级民宿等“一部手机游甘肃(陇南)”平台全面对接,通过小程序、DeepSeek等提供行程攻略、票务预订、咨询投诉服务引导旅游企业与携程、途牛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对接合作。

(十四)推进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更新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公安、交通等部门数据共享,接入景区、星级饭店、民宿以及第三方OTA平台、电子地图运营商等数据资源,实时监测客流、消费、环境承载力

六、文创产品开发行动

(十五)加强文创产品开发。加强与兰州大学、省博物馆等院校、馆所、企业的合作交流,建设文创产品研发设计、展示销售全流程体系。开发白马人服饰、乞巧包袋首饰等传统手工艺品系列,先秦礼器、柳叶剑等文物古籍仿复制品系列,花椒、中药材、绿茶等名优土特产品系列,《千里白龙江》等收藏纪念品系列,陇南十景成州五瑞武都四宝等数字文创产品系列。

(十六)扩大文创产品销售。积极开展文创进景区、酒店、商城等“十进活动”结合电商平台拓宽市场销售渠道,2025年在官鹅沟建成全市文创产品展销中心力争2027年培育建成1家以上市级文创龙头企业,10家以上集文创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的中小企业,全市知名文创旅游商品达到100种以上,文创产品达到1000种以上。

七、宣传营销强化行动

(十七)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参加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省内外节会。邀请央视、凤凰网等主流媒体和省级媒体来陇南拍摄,通过直播、真人体验等打造宣传热点。在成都、西安等主要客源和通航城市开展宣传推介,积极开拓昆明、杭州等热门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新市场。持续策划举办跟着演出、艺术、赛事、影视、微短剧、非遗游陇南等市场推广活动。

(十八)建立新媒体宣传矩阵。邀请网络达人、旅行博主、在校大学生等作为陇南文旅推介官,深入陇南旅游并拍摄打卡,策划推出热点话题。综合运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以及携程等OTA平台创新宣传。

八、业态全域融合行动

(十九)开发“文旅+”新业态。大力发展“文旅 演艺”,打造实景剧、舞台剧,拍摄文旅微短剧、短视频如期开演白马盛典、官鹅盛典。积极发展“文旅 体育”,依托景区、度假区开展登山、徒步、骑行等户外运动及赛事。持续发展“文旅 农林业”,开发农事体验、采摘等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在交通要道、主要景区周边,建设彩色森林与美丽梯田景观。推动发展“文旅 工业”,加大金徽、红川、祥宇工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打造精品工业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文旅 商娱”,开发武都白龙江畔、成州东河等夜游线路,打造夜间视觉盛宴和网红打卡地繁荣夜市夜集,点亮城市天际线

九、乡村旅游赋能行动

(二十)提升运营服务品质。完善乡村旅游点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基础配套设施。建立“公司 合作社 农户”运营模式,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游客接待、民宿运营、短视频营销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二十一)突出乡村地域特色。依托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及和美乡村建设,加强村镇古建筑、古村落、古遗址保护,将特色文化和地域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全过程及消费各环节,“一村一特、一村一品”推进差异化发展。

(二十二)增强乡村旅游体验。加快康县青龙山以及武都姚寨沟、裕河等民宿群落建设,推进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旅游集聚区等创建推广“共享农庄”模式,培育森林露营、康养度假等业态,推出康县天麻太平鸡、宕昌药膳鸡等标志性康养菜系,持续开展“游购乡村”“创意生活季”系列活动,推动旅游村线聚合发展。

十、文化遗产活化行动

(二十三)加强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深入挖掘秦早期、三国、蜀道等历史文化以及大堡子山、四角坪等文物遗存价值,加快秦汉文化产业带等项目建设,打造研学基地。加强馆藏文物数字化赋能,培育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等文博服务业态。

(二十四)抓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推进哈达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实施哈达铺会议旧址展示利用、两当兵变纪念馆展陈提升项目。实施红色研学体系建设和红色旅游智慧化、数字化项目。

(二十五)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开展非遗田野调查,做好第二次全国非遗普查。持续开展文县池哥昼、两当号子等非遗项目进景区演出活动建设10家市级非遗工坊和传统工艺创意研发培训基地。开展“非遗购物月”以及非遗社教、亲子、研学等活动。

各县(区)要健全完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立足各自资源特色,积极谋划文化艺术、文物保护、旅游康养等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龙头企业参与,争取资金支持优化市场环境确保文旅市场健康有序。要强化经费保障设立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及文创、微短剧、演艺等文旅产业发展。要建立健全督导调度机制,结合实际抓好本计划的贯彻落实,市文广旅局要加强过程评估和结果运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附件:南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工作责任清单


附件

陇南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工作责任清单

序号

重点任务

工作目标及措施

工作时限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责任人

实施主体

备注

1

一、全域景区提质行动

1.加快品牌创建,打造精品旅游景区。

持续推进武都万象、文县天池、成县西狭颂、康县阳坝、嘉陵江峡谷群旅游大景区提档升级,力争新创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成县杜甫草堂大景区、礼县秦皇湖景区、礼县祁山三国产业园、武都朝阳景区等一批景区对标提升进度,力争成功创建4个国家4A级景区;提升西和县八峰崖、武都区五凤山、文县白马盛典、成县鸡峰山、徽县田河村、文县凡昌村等景区服务设施,力争创建国家3A级景区10个以上。持续推进康县青龙山大景区建设,力争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完善武都区姚寨沟、两当云屏、礼县秦皇湖基础设施,力争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武都区万象街区、西和县摩天轮运营水平,力争创建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2

2.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加快建设武都区、成县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完善城市引导标识系统和市内主次干道、重要交通节点道路旅游交通标志,加大景区停车场建设力度。在宕昌官鹅沟、康县青龙山、文县天池、徽县嘉陵江、武都万象等重点旅游景区、度假区建设自驾车营地。持续完善景区外部交通连接,重点提升通往文县天池、嘉陵江峡谷群、武都裕河、康县青龙山、西和八峰崖、两当云屏、成县西狭颂等重点景区和国家4A级以上景区的干线公路网络通达能力,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开通旅游专线。合理规划景区游览线路,规范景区景点标识标牌,更换更新脱落、破损、腐锈的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安全警示牌。完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功能,增设旅游产品展示、智能导览设备租赁等功能。开展全市范围内国家A级旅游景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工作,合理布局公共卫生设施,提高旅游厕所等级。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

 

魏朝晖

王英菊

  

曹晓辉

  

各县(区)党委、政府

 

3

二、文旅消费扩容行动

3.丰富消费惠民举措。

围绕春节“五一”、国庆和暑期旅游旺季,贯穿全年举办消费周、消费月、消费季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文旅活动实施节假日景区门票优惠计划,推出文旅消费券、消费满减和全年免门票抽奖等消费让利活动,刺激游客消费意愿。支持基层工会赴市内景区开展疗休养活动,鼓励职工带薪休假,释放消费潜力。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

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魏朝晖

王英菊

周定堂

各县(区)党委、政府

 

4

4.扩大特色产品供给。

引导文化街区、古城古街打造新型文体商旅综合体,建设旅游消费新地标。鼓励有条件的县打造老字号特色街区,支持老字号企业入驻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开设旗舰店、体验店,推出特色早市早集、晨间游园会、早茶早餐等,提升旅游购物和餐饮品质。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建设集合文创店、小剧场、影院、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培训场所等多业态的旅游消费集聚区。鼓励旅行社增开银发、研学、亲子等热点线路产品,租车自驾游精品线路,推出小微型客车租赁和景区门票套餐等一站式服务产品。鼓励酒店、民宿等推出优质家庭房、儿童房,优化亲子服务。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住建局

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5

5.培育新型消费场景。

大力发展健康管理、疗愈体验、运动健身、文化体验、药膳养生、虚拟现实等新型消费场景,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开发无人机、热气球等低空游览。丰富万象街区、宕昌县哈达铺红军一条街、徽县伏镇天河印象街区、康县阳坝古街等旅游休闲街区等业态,举办多主题的沉浸式体验、实景民俗演艺、文创集市、灯光秀、节日展板合影等活动,打造新型文旅夜间消费聚集区组织音乐节、露天电影、民俗表演等活动,打造夜间视觉盛宴和网红打卡地。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住建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6

6.加强骨干企业培育。

鼓励县扶持培育一批机制灵活、发展能力强的文旅康养骨干企业,参与文旅康养产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扎实开展文旅市场主体摸底调查工作,摸清全市旅游住宿、旅行社、景区运营、旅游交通、文化娱乐等旅游市场主体总量、规模和结构,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经营稳定、财务规范、成长性好的文旅企业进行扶持,支持企业挖潜增效、做大做强,尽快达到入规标准。力争到2027年新培育20家以上文旅企业入规纳统。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

市工信局、市统计局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7

三、区域联盟深化行动

7.实化联盟合作。

持续强化甘川陕毗邻地区文旅环线战略联盟、陕甘宁毗邻地区文旅合作联盟、陇东南五市旅游联盟、青岛—陇南东西协作工作基础,探索建立甘川陕“大熊猫国家公园”文旅联盟、“蜀道文化”联合体、陇南—天水—定西“中医药”康养联盟等主题联盟,进一步健全完善联盟合作机制,开展深层次合作交流,开展会议协商、政策互惠、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活动共办等事宜,推动联盟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充分发挥联盟旅行社、文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联盟成员、城际之间共享游客信息、广告资源、市场数据等资源,有效降低营销成本,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局、市招商局、市交通运输局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8

8.强化城际合作。

加强与西安、昆明、杭州、三亚及珠三角重点旅游城市的合作交流,青岛恢复直达航线,与昆明、杭州、三亚开通航线,与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开通旅游专列开发推广“生态疗愈”“陇南避暑康养季”“候鸟式康养”“江南—陇南文化对话”“山海情深康养游”等差异化主题线路;实施“依托官鹅沟”“接流九寨沟”“借梯麦积山”“握手冶力关”工程计划,加强与四川成都、广元、绵阳,重庆璧山,陕西汉中、宝鸡及省内定西、甘南、天水等地的联动,串联整合优质文旅资源,联合打造“环九寨精品游”优化“三日游三省”“陇南—天水—汉中历史文化游”“陇南—甘南生态游”等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推出“机票 酒店 景点门票”等旅游套餐,实现“引客入陇”。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

 

魏朝晖

王英菊

曹晓辉

  

各县(区)党委、政府

 

9

四、康养产业拓展行动

9.夯实康养产业基础。

4A级以上景区为核心,持续推进两当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县及南部山区乡村振兴茶旅融合康养休闲产业带建设加快武都万象、橄榄新城、嘉陵江峡谷群、成县西狭颂、康县青龙山、秦汉文化产业带、文县白马河等大景区项目建设,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植入理疗、养生业态,打造一批核心康养景区。以特色资源为优势,加快康县温泉疗养、宕昌中医药养生、武都裕河茶文化养生、文县碧口茶文化养生、徽县银杏养生、徽县伏镇酒文化养生、两当张果老文化养生、成县酒文化养生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主题康养旅游基地。以村落为单元,提升张坝古村落、宋家沟“藏心阁”、阳坝茶博园、两当杨店、文县草河坝等传统村落、特色民宿民居服务品质,打造一批特色康养村落。谋划建设文旅康养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350亿元以上。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

 

魏朝晖

王英菊

  

贾永文

邱晓旭

魏继娥

 

各县(区)党委、政府

 

10

10.开发多元化康养业态。

推出“康养 农业”“康养 文化”“康养 运动”等新兴业态,依托良好的绿色生态优势,在两当云屏、康县阳坝、宕昌官鹅沟、武都姚寨、裕河等景区打造森林浴、瑜伽冥想、生态徒步等森林疗养、高山避暑等生态康养项目;依托陇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如先秦文化、三国文化、非遗等),在秦汉文化产业带、文县白马河等景区开发文化体验、禅修静心、非遗手工艺体验等文化康养基地;依托陇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如当归、黄芪等),发展“中医药 康养”模式,加强与省内外医疗、养老、大健康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入中医理疗、温泉疗养、药膳养生、健康体检等医疗康养服务,在适宜景区、度假区打造“医养结合”的康养基地;依托全市美丽乡村资源,建设康养民宿、田园综合体,提供农耕体验、茶旅融合等特色服务。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

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

魏朝晖

王英菊

魏继娥

邱晓旭

各县(区)党委、政府

 

11

11.提升康养品牌影响力。

鼓励各县积极申报“中国天然氧吧”“特色气候小镇”“气候宜居城市”“最佳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宜居城市”“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等品牌,进一步提升“生态陇南·康养胜地”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发橄榄油护肤品、康养茶饮等以中药材、油橄榄、茶叶等为核心的康养商品,逐步形成养生体验产品系列、特色休闲康养产品系列、中药材健康食品系列、康养膳食系列、康养书画艺术作品系列、文化旅游康养科技产品系列和文化旅游康养装备用品系列等7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文化旅游康养产品系列,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旅游康养市场需求。2027年,全市文化旅游康养品牌产品达到20个以上。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

 

魏朝晖

王英菊

魏继娥

周定堂

  

 

各县(区)党委、政府

 

12

五、智慧旅游创新行动

12.加快智慧景区建设。

全市A级旅游景区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5G 智慧旅游”应用,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扫码识景、预约预订等智慧化服务。全域推进智能停车场建设,打造“无感通行 智能导航”系统。3A级以上景区完善安装景区闸机,为网络预约游客提供身份证、社保卡和二维码等多种核验方式。打造VR/AR体验、景区直播、数字讲解等智能应用场景,进一步完善景区“云、网、端”基础设施,打通“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计算”数字链条。官鹅沟、万象街区、三国文化产业园、博物馆等景区试点推广AI机器人导游。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数据局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信通公司、市商务局、电信运营商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13

13.优化“一部手机游甘肃(陇南)”平台。

鼓励国家A级旅游景区、旅游休闲街区、旅游度假区、星级饭店、等级民宿等与“一部手机游甘肃(陇南)”平台全面对接,通过小程序、DeepSeek等普及行程攻略、景色直播、电子地图、全景导览、数字导游、票务预订、VR全景展示、AR景区导航、咨询投诉以及服务响应等服务,完善更新会员管理、文创产品销售、电商带货、监测管理等功能,增加互动乐趣、评论分享、团购优惠、智能推荐等新体验。引导旅游企业与携程、途牛、高德、去哪儿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对接合作,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信息,为游客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数据局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信通公司、市商务局、电信运营商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14

14.推进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

完善更新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横向融通公安、交通、气象、环境、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接入景区、乡村旅游点、旅行社、星级饭店、民宿以及第三方OTA平台、电子地图运营商、电子支付运营商等数据资源,纵向贯通省、市、县文旅数据通路,实现文旅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实时监测客流、消费、环境承载力,为旅游统计监测、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提供依据。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数据局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信通公司、市商务局、电信运营商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15

六、文创产品开发行动

 

15.加强文创产品开发。

加强与兰州大学、兰州文理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博物馆等单位、企业的合作交流,建设文创产品研发设计、展示销售全流程体系。依托陇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通过文创手段与创新、实用相结合,打造具有陇南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重点开发白马人服饰、乞巧包袋首饰等传统手工艺品系列,先秦礼器、柳叶剑等文物古籍仿复制品系列,花椒、油橄榄、道地中药材、绿茶等名优土特产品系列,《千里白龙江》《西狭颂》等收藏纪念品系列,陇南十景、成州五瑞、武都四宝等数字文创产品系列。以武都万象街“熊猫机甲”“豹”款等旅游热点,设计生产文化旅游爆点热点IP产品。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

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招商引资局、市数据局、市信通公司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16

16.扩大文创产品销售。

加强陇南文创产品宣传推介,积极开展文创产品进景区、进酒店、进商城等“十进活动”结合电商平台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开设线下体验店,2025年在官鹅沟景区建成全市文创产品展销中心。力争2027年培育建成1家以上市级文创龙头企业,引领全市文创产业发展,培育10家以上集文创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的中小企业,全市知名文创旅游商品达到100种以上,文创产品种类达到1000种以上。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

 

魏朝晖

王英菊

  

周定堂

各县(区)党委、政府

 

17

七、宣传营销强化行动

17.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积极组团参加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省内外重点节会,利用节会平台开展宣传。邀请央视、凤凰网等主流媒体和省级媒体来陇南拍摄,通过直播聚集、真人体验等打造陇南文旅宣传热点。在青岛、成都、重庆、西安、银川等主要客源城市和通航城市开展宣传推介,积极开拓昆明、杭州等热门旅游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新市场。持续策划举办演出、艺术、赛事、影视、微短剧、非遗游陇南等市场推广活动。

2025年至2027年

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

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教育局

管文魁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18

18.建立新媒体宣传矩阵。

邀请网络达人、旅行博主、在校大学生等作为陇南文旅推介官,深入陇南各地体验文旅项目并拍摄打卡,策划推出热点话题,以小爆点带动陇南全域知名度。综合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以及携程、美团等OTA平台创新宣传,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到2027年底全市建成100个文旅新媒体账号矩阵,发展500名陇南文旅推荐官,全网年平均浏览量5亿次以上。每年赴外开展宣传推介活动20场,全市举办各类文旅宣传活动50场。

2025年至2027年

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

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教育局

管文魁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19

八、业态全域融合行动

 

19.资源整合,打造特色品牌。

突出“绿色”优势,依托森林、河流、峡谷等自然资源,在康养景区(基地)大力开发中医药养生、温泉疗养、旅居康养、生态度假等优质产品,打造“生态陇南·康养胜地”品牌。挖掘“红色”文化,开发“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基地。传承“古色”文化,做好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活化利用,打造陇南文化IP。繁荣“夜色”商娱,点亮城市天际线,在标志性建筑、重点休闲街区、公园开展灯光秀,开发武都白龙江畔、成州东河等夜游线路。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

魏朝晖

王英菊

魏继娥

各县(区)党委、政府

 

20

20.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文旅 演艺”,推进文旅演艺剧目编创,打造“先秦足迹”“红色陇南”“山海之恋”等实景演艺或舞台剧,拍摄陇南文旅系列短剧、短视频。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明星、演艺组织来陇南演出。建设一批旅游演艺剧院、剧场,推进4A级以上景区编排至少1部驻场综艺演出或沉浸式演艺剧目,白马盛典、官鹅盛典如期开演。策划组织“跟着艺术游甘肃(陇南)”活动,继续办好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宕昌官鹅沟冰雪旅游、青岛啤酒嘉年华等重大活动。积极发展“文旅 体育”,依托景区、度假区开展登山、徒步、骑行等户外运动、举办体育赛事,开发多元化体育旅游产品。持续发展“文旅 农林业”,依托油橄榄、茶叶、花椒、核桃、中药材等农特资源优势,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开发农事体验、农产品采摘等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在交通要道、主要景区周边,建设彩色森林与美丽梯田景观。推动发展“文旅 工业”,加大金徽酒业、红川酒业、祥宇橄榄生态园、金徽矿业等工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积极发展工业旅游。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

市卫健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信通公司、市林草局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21

九、乡村旅游赋能行动

 

21.提升运营服务品质。

严格落实国家行业标准,完善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全景导览图及解说牌、网络通讯、安全应急等基础配套设施。引进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投资乡村旅游建设,建立“企业 农户”“公司 合作社 农户”“股份合作制”管理运营模式,加强市县两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接待服务、民宿运营、短视频营销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

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22

22.突出乡村地域特色。

统筹协调乡村旅游数量与质量关系,依托“5155”乡村建设“2510”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加大古建筑、古村落、古遗址保护力度加强民俗、传统工艺、文明村规的传承与弘扬,把特色文化内涵和地域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全过程、旅游消费各环节,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要求,突出主题特色,避免同质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

2025年至2027年

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

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

邱晓旭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23

23.增强乡村旅游体验。

加快康县青龙山、武都姚寨沟、裕河等民宿群落建设,实施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旅游集聚区等品牌创建工程推广“共享农庄”“共享民宿”模式,培育打造田园观光、休闲康养、红色研学、非遗手作、森林露营、温泉度假、农耕采摘等乡村旅游业态,推出文县养生鱼、康县天麻太平鸡、宕昌药膳鸡等具有标志性的康养菜系,持续开展“游购乡村”“乡村创意生活季”系列活动,推动旅游村点线面聚合发展。到2027年,新创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等级民宿6家。

2025年至2027年

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

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

邱晓旭

魏朝晖

王英菊

各县(区)党委、政府

 

24

十、文化遗产活化行动

24.加强文物保护展示和利用。

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深化秦早期、三国、“陇南五国”、蜀道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西狭摩崖石刻、吴挺墓、四角坪遗址等文物遗存的价值挖掘,加快大堡子山遗址公园、秦汉文化产业带等项目建设进度,打造文化旅游研学基地。开展馆藏文物定级工作,提升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水平,策划推出专题展览,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加强馆藏文物数字化赋能,培育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等文博服务业态,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委宣传部

市财政局、市教育局

魏朝晖

王英菊

管文魁

各县(区)党委、政府

 

25

25.抓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推进哈达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实施哈达铺红军长征领导人住室、成县刘伯承汪荣华结婚旧址等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积极争取哈达铺会议旧址展示利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两当兵变纪念馆展陈提升项目。落实全省革命纪念馆“双创双增”三年行动。进一步开展革命史料和文物征集工作,围绕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推出一批展览和纪念活动。实施红色研学体系建设和红色旅游智慧化、数字化项目,深度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财政局、市教育局

魏朝晖

王英菊

管文魁

苏海军

各县(区)党委、政府

 

26

26.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开展非遗田野调查,做好第二次全国非遗普查。探索开展高龄(70岁以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文县池哥昼、两当号子、康县毛山歌等非遗项目进景区演出活动,搭建非遗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建设10家市级非遗工坊和传统工艺创意研发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参加各类非遗宣传推介活动,开展“非遗贺新春”“非遗购物月”等活动,推动陇南非遗品牌建设。加强陇南市非遗馆及各县非遗馆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非遗社教、亲子、研学活动。

2025年至2027年

市文广旅局、市委宣传部

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委党史研究室

魏朝晖

王英菊

管文魁

各县(区)党委、政府

 


陇办发〔2025〕15号市委办政府办关于印发《陇南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pdf

如果内容不能正常显示,请安装pdf浏览器插件, 或下载本PDF文档 [鼠标右键点击此处“链接另存为”]。


《陇南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政策解读

文件下载

VIP专享文档

扫一扫,畅享阅读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办公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办公行业标签

三分**分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关注 私信

报告咨询

  • 400-817-8000全国24小时服务
  • 010-5824-7071010-5824-7072北京热线 24小时服务
  • 059-2533-7135059-2533-7136福建热线 24小时服务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5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