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中国金融研究院公司金融研究中心、国际金融家论坛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对外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白皮书(2022)暨2018至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研究报告》。该白皮书针对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历史案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规律,针对性地提出多项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行为更趋规范,投资者权益得到更有效保护。
白皮书指出,自2018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数量明显上升,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认知正在趋于理解和认同,政府、监管机构、法院及相关各方对推进困境上市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所持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正在趋于常态化、市场化,并已成为解决困境上市公司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实践中也发现部分上市公司虽然通过破产重整程序暂时解决了债务危机,但司法程序完成后并未能真正恢复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市场上也出现了以“炒壳套利”为目的的“忽悠式重整”、以及以保壳为目的的“保壳式重整”,更有以利用重整内幕消息进行炒作“套利”的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