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又遇上“麻烦”了。据报道,现如今,上海一些区域的共享单车成了“移动广告位”。驾照销分、帮提公积金、信用卡办理……这些五颜六色的小广告从公交站、路灯杆、小区楼道逐渐转向共享单车。相较于位置固定的“城市牛皮癣”,其更具隐蔽性,且流动性更强。
贴纸式小广告已然成了“单车牛皮癣”,不仅市民看着别扭,更是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负担。凡是有共享单车投放的城市,或许都有这种现象存在。早些年,共享单车面临过“行业内卷”“排队退费”“扰乱市容”“单车坟场”等各种负面信息,经过治理整顿,现在已与城市和用户达成和解,自然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便利市民“出行一公里”的好帮手。
然而,单车的车体设计和共享的运作模式居然获得了小广告的“青睐”,不能不让人觉得讽刺。面对这些既“缺德”又可能涉嫌违法的小广告,置身其间的各方主体都有出手整治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