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潜力所在。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农业旨在通过产业调整、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损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近年来,我国多地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截至2022年末,上海已全面完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建成2个示范区、10个示范镇和100个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大、中、小生态农业循环利用体系。与此同时,加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生态农场建设,全面落实化肥农药减量,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浙江省余杭区围绕健全绿色循环发展体系,优化出台《关于推进余杭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各类政策,提高畜禽粪污、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变废为宝”。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发展以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为特征的生态低碳农业,能大幅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升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